【课程详情】
.newmandarin/对于“汉语热”,北京语言大学的校长崔希亮认为,其本质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国际地位的提升。近日,在北语5十年校庆即将来临之际,新华网对崔希亮进行了专访,详解“汉语热”为北语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新华网:您在北京语言大学工作了7年了,在您眼中北语这7年有何变化?
崔希亮:我当校长后这7年,北京语言大学实现了很重要的转型。原来北语是以语言教学为主要任务的大学,来华留学生是北语的主要教育对象。现在北语是教学和研究并重的国际性大学,这是非常重要的1个变化。
这个阶段正好是国家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过程,北语也希望建1所在国际上1流的语言大学,现在这个目标正在进行当中。所以我经常跟人家说,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北语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中大学。
新华网:听说走在北语校园里会有种走进联合国的感觉?
崔希亮:对,所以北语的外号叫小联合国。我们现在4学生来自140国家和地区,去年的统计是143个国家。我们的毕业生许多都是民间大使,他们做的工作,在促进他们国家和我们国家彼此的交流上面,都做了很大的贡献。无论是在经济、贸易、文化、外交,很多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
新华网:那这么多的学生来中国,是不是与近年来中国热和“汉语热”的升温有很大关系?
崔希亮:对,“中国热”和“汉语热”的升温是1个表象,其实背后的更本质的因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是1个大国,但是还是1个发展中国家,但是很多国家、很多人都看到了中国发展的潜力,这是非常重要的。
更多的人希望了解中国,希望到中国来,这样就带动了我们国际教育和中国文化走出去,应该有更大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北语是1962年建立的,当时每年只有几百个学生。现在是全世界很多国家的人都在这里学习,我们的毕业生里面有很多已经做了国家总理、国会议长、联合国副秘书长、还有很多驻华大使和公使参政。我觉得这些校友都是我们的杰出的校友,但是还有1大批在平凡的岗位上,但是做的仍然是中外交流的民间大使的工作,非常重要。
新华网:所以这样1个汉语热对于北语来讲,是1个机遇?
崔希亮:对,也是1个挑战。为什么是1个挑战呢?因为这个汉语热和中国热之后呢,其实现在接受来华留学生的院校不只是北语了,全国几百所大学都在接收留学生。我们要做的就是预科教育,他们学语言阶段,1两年在北语,这是比较理想的,送出去之后再和其他大学对接,这是对我们的挑战。第2,我们现在海外的孔子学院已经有几百所,有1些想来华留学的救在海外的孔子学院学习了,当然也是机遇,有1些觉得学的不过瘾,就来中国留学了。其实我觉得,真要学好1门语言的话,不到那个国家去,是不可能真正学好的,所以欢迎他们来。
新华网:北语之前是教学为主的学校,现在也慢慢重视科研,这个转变是怎么完成的呢?
崔希亮:其实作为1所大学,大学老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这也是大学的功能。
最近大学的功能又提了1个叫文化传承与创新。我想作为1个大学,教学、科研是它的根本,2者不可或缺。因为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没有科研作基储后盾、支撑是不能实现的。所以要实现转变,最关键的是抓人才队伍建设。其实说到底,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有好的老师,才能有好的生源。北语的生源非常好,每年高考的录取分数是相当高的,虽然北语招的不多。好的学生,好的老师,再加上好的配套管理制度。应该说这个大学就走上良性发展轨道,这应该是毫无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