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大娘创业故事(上)
与其他人创业的经历不同,苗老太是在追逐一个梦想,70多岁时才创办一家小吃培训学校。本来可以享受子孙儿女的天伦之乐,然而她在坚持着,永远的坚持着…..其中的故事耐人寻味。
本文主人公,苗大妈原名叫卢彩文,因其老伴姓苗,故人们都喊苗老太。1924年生于河南滑县。苗老太号称“中国面皮大王”。被誉为“中国杰出女性”、“十大爱心功臣人物”等称号。苗老太是河南新乡百货供应站退休职工,自1998年创办“苗记小吃技艺传授部”起,免费为军嫂、下岗特困户、残疾人、残疾军人和劳改释放犯等社会弱者群体传授技艺,精心培教。因此苗老太也被誉为闻名全国的扶贫状元。
五湖四海的莘莘学子慕名前来,在苗老太的热心教育与传授之下,学业有成的徒弟也遍布全世界,并享誉国内外。
现如今苗老太小吃培训学校拥有2300m2的四层教学大楼,是中国第一家传授风味小吃技术,规模最大,并是河南省的诚信单位,新乡市的亮点工程。被评为全国绿色餐饮放心品牌,得到国家领导人高度赞誉。多次做客中央电视台。
为供养儿女上学,65岁的老人不远千里去学艺
60岁那年,她从单位退休,而这时两个孩子还都在上大学,这让她感到欣慰的同时,也感到更大的压力,丈夫身体伤残,不仅不能干活,还天天需要人照顾。退休后工资也更少了,而孩子都长大了,花钱的地方更多了。她决定做点小买卖,以补贴家用。一开始是卖火柴,但赚不了多少钱。一天,她a看见一家卖凉皮的生意很红火,一个念头冒了出来,我也要学做凉皮。可到每一家摊前,都被拒绝。最后苗老太得出结论,人家之所以不教是怕自己抢了他的生意。这时她决定到别的地方去学艺。去哪里呢?她把目标放在生产凉皮的故乡——西安。
1989年8月的一天,65岁的她坐上了去西安的火车。西安的凉皮店很多,她一家一家地问,问了不下20加,可是没有一家愿意教她。最后,她来到王家老店,老板说教她可以,但必须交2000块钱的培训费。当时的2000块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她问:“1500行不行?”“不行。”“1800行不?”“2000块,少一分也不行。”她怕错过这个机会,没办法,只好给儿女打电话,让他们送钱过来。把钱交给老板后,她在这家凉皮店里呆了一天,上午看看人家和面,一到关键的地方,老板就把她支开。天黑了,老板就对她说,你毕业了。当时,老板的话把苗老太说糊涂了:毕业了?我还啥也没学。老板说,明天你就不能来我这个店了。她还想同老板谈谈,可老板说,让你在我这里学一天够对得起你了,去,去,快点走吧。可怜的老太太就这样被骗了。一个65岁的老人,伤心地走在西安的大街上,泪水已模糊了双眼,她伤心得哭了。身无分文,夜里住哪呢?她在垃圾堆里捡了一张破草席,然后把一块砖头放在草席下面当枕头,在街头睡下了。第二天天亮了,老人睡在草席上起不来了,身体左半身不能动弹,直到现在还留有后遗症。
她从西安回到新乡。这时,老人把牙一咬,狠下心来把门一关,自己在家研制起凉皮来。做来那个皮看似简单,实际上有很多步骤,刚开始学时,米面也不知道丢了多少。为了研制凉皮,从不抽烟,也最烦别人抽烟的她学会了抽烟。经过40天的刻苦研制,她终于掌握了凉皮的制作技术,那一刻她喜极而泣。
当街遇两口子打架,影响了她的后半生
凉皮研制出来后,她第二天就出摊了。鱿鱼丈夫姓苗,苗老太就把自己的凉皮命名为“苗老太凉皮”。人家也都喊她“苗老太”、“苗大妈”、“苗大娘”。第一天就卖了十多块钱,那会儿凉皮0.25元一碗。当时,她得知驻地部队的官兵在新乡市清理卫河,想着自己的丈夫是一名老八路,自己应该为战士们做点事,她就把这十多块钱捐给了市民政局,说让给清理卫河的战士们买点水喝。慢慢地,她的生意好了起来。她研究开发出10种凉皮和各种小吃,并花费几年心血研究出来了几代日本人都没研制出来的牛奶蒜。这种蒜汁吃到嘴里之后不带一点蒜味儿,解决了蒜虽好吃味难闻的问题。慢慢地“苗老太”凉皮风靡整个新乡市,人们都知道苗老太的凉皮味道鲜美,不含任何化学物品,是真正的绿色食品。
1998年的一天,改变苗大妈命运的一件事发生了。这天苗大妈刚摆好摊,就看见旁边一男一女在吵架,苗大妈上前问个究竟。原来,这时一对夫妻,都是新乡市皮革厂下岗职工,因没活干,家里拮据,眼看孩子就要上学了,交学费的钱还没着落,俩人就互相指责对方无能。苗老太看着夫妻俩说,你们跟俺学做凉皮吧。夫妻俩半信半疑地说,俺没钱你会教俺吗?教!只要你愿意下力气!男的叫王新利,急忙说,俺有力气!当天,王新利就来到了苗老太家里,在她手把手的调教下,王新利不到半个月就学会了。开张那天,苗大妈怕她一个人弄不好,特意让儿子和女儿一起去帮忙,结果头一天就卖了100多块,不到两年就赚了3万多。如今,王新利买了楼房有了私家车。
通过这桩事,苗老太就想,下岗工人打多没事干,生活没着落,他们的日子可怎么过啊!常言说得好:“三天不吃饭,啥事都敢干1自己要是能帮他们一把那该多好呀,这时一个想法冒了出来。
我也要学做凉皮。可到每一家摊前,都被拒绝。最后苗老太得出结论,人家之所以不教是怕自己抢了他的生意。这时她决定到别的地方去学艺。去哪里呢?她把目标放在生产凉皮的故乡——西安。1989年8月的一天,65岁的她坐上了去西安的火车。西安的凉皮店很多,她一家一家地问,问了不下20加,可是没有一家愿意教她。最后,她来到王家老店,老板说教她可以,但必须交2000块钱的培训费。当时的2000块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她问:“1500行不行?”“不行。”“1800行不?”“2000块,少一分也不行。”她怕错过这个机会,没办法,只好给儿女打电话,让他们送钱过来。把钱交给老板后,她在这家凉皮店里呆了一天,上午看看人家和面,一到关键的地方,老板就把她支开。天黑了,老板就对她说,你毕业了。当时,老板的话把苗老太说糊涂了:毕业了?我还啥也没学。老板说,明天你就不能来我这个店了。她还想同老板谈谈,可老板说,让你在我这里学一天够对得起你了,去,去,快点走吧。可怜的老太太就这样被骗了。一个65岁的老人,伤心地走在西安的大街上,泪水已模糊了双眼,她伤心得哭了。身无分文,夜里住哪呢?她在垃圾堆里捡了一张破草席,然后把一块砖头放在草席下面当枕头,在街头睡下了。第二天天亮了,老人睡在草席上起不来了,身体左半身不能动弹,直到现在还留有后遗症。
她从西安回到新乡。这时,老人把牙一咬,狠下心来把门一关,自己在家研制起凉皮来。做来那个皮看似简单,实际上有很多步骤,刚开始学时,米面也不知道丢了多少。为了研制凉皮,从不抽烟,也最烦别人抽烟的她学会了抽烟。经过40天的刻苦研制,她终于掌握了凉皮的制作技术,那一刻她喜极而泣。
家人的反对,外界的议论,阻挡不住苗老太的一片爱心
老大娘开始自己的创业计划,小吃培训部诞生了
苗老太的想法就是办一个“苗老太小吃传授部”,专门免费培训“四特”人员(特困下岗工人、伤残退伍军人、残疾人、刑满释放犯)。但这一想法立即受到来自两个女儿女婿的强烈反对。大女儿说,咱没有饭吃捡菜叶的时候,谁管过咱?大女婿气得直跺脚。说:“妈,都说同行是冤家,你这样做不是断自己的财路吗?”小女儿说:“你知道中国有多少退伍伤残军人?有多少下岗工人?”苗老太说:“我说你们都是没良心的东西,是共产党讲我从火坑里拉出来的,我帮共产党做点事难道不行?解放军为国为民命都不要了,我教他们一点技术不应该吗?”苗老太的话说得全家人哑口无言。家人反对,不能阻挡苗老太的决定。过了几天苗老太把准备为孙子买电脑的钱拿出来印了几万张宣传单,在大街上发放,宣传单印上苗老太的心声;“有饭送给饥人,有话说给知人。”也就是这些宣传单,引起了新乡市及周边市县的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