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洋快餐”在中国迅速推广,传统小吃的生存空间越来越校
“‘洋快餐’干净、便利、快捷,价格不高,可外带,还能上门送餐,这些都满足了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需要。而且,这些‘洋快餐’雅俗共赏,是请朋友吃饭的好去处。”侯嘉担心,若干年后,当人们的餐桌上都是汉堡包、薯条和咖啡时,我们该如何给后世子孙介绍历史悠久的中华饮食文化呢?
当前很多传统小吃店的经营模式存在较大问题。很多店是家族式管理——媳妇收钱,老公做饭,没有统一标志,随意性较强。另外,一些老字号小吃的传人,观念陈旧,固步自封,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需要。“如今糖尿病人很多,一些小吃店完全可以不放糖,改用木糖醇。很多人也比较注重健康,那么卤煮是不是可以少放点大肠?”
传统小吃要想“走出去”,还得学习“洋快餐”的先进管理理念,以人为本。“大多数‘洋快餐’有统一标志、店面形象和促销手段,一些连锁店还有专为儿童用餐设置的桌椅和娱乐设施,并根据国人的口味对食品进行了改良。
传统小吃要想与“洋快餐”抗衡,还必须“标准化”。“标准化不是工业化。比如做烧饼时,芝麻用哪儿的,香油用哪儿的,面粉用什么牌子的,烧饼的直径、高度和层数是多少等,都可以进行‘标准化’,并形成品牌的概念。当然,传统小吃在进行‘标准化’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持个性。”
加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