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苗老太传奇——捧回中国新闻奖

2017-04-26 阅读:47 来源:新乡苗老太
进入>

解说:

在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有一条既普通又不普通的小巷。说它普通,是因为这里住的都是寻常的百姓人家。说它不普通,是因为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走进这条小巷。尽管他们问路的语言是南腔北调,但是,不同的方言问的却是同一个名字--苗大娘。

苗大娘:

大娘蒸的(凉)皮可好了,面好,可虚,(面筋)跟海绵一样。

解说:

她就是苗大娘,今年77岁,是位做凉皮的高手。这不,就在她忙里偷闲和记者聊天的时候,又有几个外地人来找她。

现场采访(苗大娘和两个湖南姑娘谈话):

记者:你们是哪的?

下岗女工:我们是湖南的。

记者:湖南哪个地方的?

下岗女工:永州。

记者:来找苗老太干嘛呢?

下岗女工:我们主要是想学(做)凉皮嘛。我们都是下岗女工,想跟你老人家学学艺,想回去有口饭吃。

苗大娘:好、好、好。我说啊,学吧,学了咱将来奔小康,多挣点钱,多挣点钱养活父母,养活孩子。

解说:

外地下岗职工千里迢迢来新乡,为的就是要学苗大娘做凉皮这手绝活。那么,苗大娘这手绝活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事情还得从苗大娘的家庭说起。

苗大娘本不姓苗,她的真名叫卢彩文,因为嫁给了老八路苗新德,所以人们习惯称她为苗大娘。苗大娘一生共生育了4个子女。由于孩子多、丈夫的身体又伤残,生活的重担大都落在她一个人肩膀上。为了养家糊口,她捡过菜叶,送过煤球。虽然力气费了不少,但家里仍是入不敷出。为了改变家里的贫困状况,65岁那年,苗大娘带上1800元钱,只身到西安学习做凉皮的手艺。

采访苗大娘:

去陕西学了,问这家不教,问那家不教,都没人教,后来问到了一个王家老店。

采访苗大娘的女儿苗苗:

只有一个王家老店愿意教,但是人家非要2000元钱,没办法,我妈打电话回来了,让我们拼凑了2000元钱,但是钱送过去了,真手艺却没学会。为啥呢?一到学真东西的时候,人家都把她支开了。

解说:

倔强的苗大娘开始在家里苦练做凉皮的手艺。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浪费了不知多少袋米面之后,苗大娘终于练就了一手做凉皮的绝活。

采访苗大娘:

6月2日我炼成了。6月3日我出摊了,一卖,好了,卖的可好。一天都卖好多钱,卖好多钱呢。哎哟,那两腿疼得不能行。来家后,这个兜里掏掏,那个兜里掏掏,都成钱了,又不疼了。

解说:

苗大娘的凉皮生意越做越红火,12年下来,已积攒下9万多元。一天,苗大娘正忙着做生意,一个叫王新利的下岗职工就在苗大娘的凉皮摊附近和妻子吵起架来。

采访苗大娘:

他俩人打呀,吵呀,闹呀,离婚了呀,长了短了。

解说:

原来,王新利夫妇双双下岗,家里的经济状况十分困难,两口子经常为钱的问题发生争吵。

采访苗大娘:

他(王新利)说:"俺下岗了,现在两个孩子,也没吃的,小孩没法上学,俺没钱。"我说:"老天爷,这都下岗了,这咋吃饭呢?"我想想:三天不吃饭,啥事都敢干。我说:"这么多下岗工人,我卖(凉皮)我吃饭了。人家都还挨饿了,不中,我非不干不中,我非培养下岗工人不中。"

解说:

王新利做梦也没想到,竟然会有人主动把赚钱的手艺免费送人,还帮忙为自己立了摊。

采访下岗职工王新利:

第一天卖了120多块钱,我说还可以,我干开了,在黄河口那边。

解说:

几年下来,王新利赚了不少钱,不仅给爱人买了辆摩托车,自己也买了一辆面包车。自打遇上王新利,苗大娘就停了自己红火的生意,开始义务培训下岗工人。在苗大娘家一间不大的平房里,每天都挤着几十个前来学艺的下岗工人。一些外地的下岗职工还经常打电话询问情况。

现场(苗大娘儿子苗玉林接电话):

苗玉林:我跟你讲啊,下岗特困户、残废军人、残疾人、政府改造好的劳改释放犯这4种人不要钱。学期是一星期,吃饭免费。老太太吃什么你吃什么。

现场采访:

记者:你是从哪来的?

女青年:我从河北张家口。

记者:是下岗了吗?

女青年:我就没工作,原来还可以,原来也是做点小生意,后来我的孩子五岁半时得了一种血液玻中药、西药都吃。我有俩钱也全撂他身上了。

苗大娘:不免(钱)他们没法过,他们就走不出困境,孩子没法瞧病,吃饭吃不上。我是中国人,她愿意来跟我学,我就教教她。

苗大娘教做凉皮现场:

苗大娘:大米磨成浆了,然后点浆,这是点好了,打疙瘩了。

下岗职工:这里还有一些小疙瘩再打打。

苗大娘:不打打,回来吃时疙疙瘩瘩的,不匀,不好吃。

下岗职工:中了吧?

苗大娘:好了,点吧。别挤呗,老天呀,恁把我挤翻吧。熟了吧,掀一张。好的,慢些,慢些。

学徒:我掀行吗?

苗大娘:中,让让啊,好看这一张咋样。

采访湖南下岗女工:

下岗女工:我想我一定能学得好。

记者:那您回去有什么打算?

下岗女工:首先帮助我周围的亲戚,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然后再扩大(培训范围),向苗老太学习。

解说:

下岗职工赵新战是两口子一块下岗,生活一直没有着落。今年5月份,他从苗大娘的培训班上学到做凉皮的手艺,便开了一个绿色凉皮店。借着苗大娘的名气,凭着苗大娘手把手教的绝活,凉皮店的生意特别兴拢如今,赵新战不仅自己奔了小康,还安置了6名下岗职工在凉皮店就业。

采访下岗职工赵新战:

小孩上了河师大幼儿园,当然了,价格也不低,以前根本是不敢想像的。

解说:

由于新闻媒体的报道,苗大娘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前来学习的人也越来越多。

采访苗大娘:

(学员有)1000多人,我贴进去将近9万块钱了,我现在是打出血打不出汗来了。

解说:

苗大娘不是孤立无援的。就在她困难的时候,新乡市和红旗区的领导很快送来了1万元钱和不少日常用品,并在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

现场:下岗职工练做凉皮

采访郑州市下岗职工:

别看这房子简陋,这里是下岗职工走向致富的"黄埔军校",进去都是下岗职工,出去都是小老板。

解说:

你还别说,这所专门培养下岗职工的"黄埔军校"是越办名气越大。就连大洋彼岸的美国也知道了新乡有位苗大娘。

采访苗大娘:

美国要派一个代表团来这儿学,我接着电话,我说你给我说清。他一说是美国的,我说,恁别来,我不教您。为啥不教恁?恁把我们的大使馆炸了,还把王伟给……王伟有儿子,有老婆,有爹,有娘,现在让人家哭叫连天的。我不教恁,我跟你们有仇!

解说:

按理说,苗大娘为家里挣得如此大的名声,家里应该支持才对,然而情况并非如此。

采访苗大娘女儿苗苗:

是,我不赞同。(为什么呀)因为一是我妈妈年龄太大了,再一个就是她做的那一系列的事,我不理解,不可理解。

解说:

家里大多人数人都反对苗大娘,惟有儿子苗玉林站在了母亲的一边。苗大娘眼瞧着自己年龄是越来越大,也有了找接班人的想法。由于只有儿子苗玉林支持自己,她只能选儿子苗玉林当接班人。

现场:苗玉林教做凉皮

采访苗大娘儿子苗玉林:

记者:你现在也在这儿教徒弟呀?

苗玉林:对。

记者:我刚才听你妈妈说,将来她要让你当她的传人,你愿意不愿意啊?

苗玉林:我愿意。

记者:我听说你们家里,包括你爱人在内,很多人都不支持老太太这种做法,你为什么单独一个人支持你妈妈这种做法?

苗玉林:因为我也是下岗工人,我从百货站下岗了,我总觉得那些工作非常难找,就是你去上班,人家也不给你发钱。后来我认定了,我跟我妈去卖凉皮吧!

解说:

接班人的问题解决了,苗大娘没了后顾之忧,思想也就更开朗了,为了提高自身素质,她还抽出时间参加了新乡市老年干部大学的学习,她的演讲经常博得大家热烈的掌声。

现场音(苗大娘在老干部大学作报告):

人穷不怕,就怕不干!你只要干,就不会穷。是不是埃这不是没有路,你走的人多了,就有路了。

解说:

如今,苗大娘的思想境界更高了。她以前的一位徒弟,来自辽宁沈阳的李砚文,把她的凉皮做到了爱尔兰,她没有反对。另一位徒弟,来自广西南宁的刘晓燕,也准备去美国发展凉皮事业,她不仅没反对,还在电话里出了许多主意。

采访苗大娘:

记者:他们要去美国了,你不是不愿意教美国人吗?她去美国的话,你有什么看法啊?

苗大娘:现在不是和美国又和好了吗?她上美国去,我心里也觉得是个好事。咱中国人去了,把美国的钱赚到咱中国了,咱中国不是又富了吗?

现场音(加背景音乐):

咱开连锁店,把小吃打到外国,上外国挣点钱来建设咱中国。

现场:下岗职工在苗大娘家吃饭

下岗职工:开饭了,拿你的碗,我给你舀。

苗大娘:喝点糊糊,咱们没有一个汤四个菜,没有好吃的,大家伙都吃饱啊,别忍饥埃

下岗职工:中。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来自用户自主上传,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

以上是新乡苗老太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苗老太传奇——捧回中国新闻奖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访问学习资讯新闻专栏。

相关课程

更多>
2020猎学网广告栏
申请课程免费试听名额

课程顾问24小时内联系您

你好

顾问将于24小时内联系您!

确定
在线咨询 微信咨询 立即报名
申请1对1课程顾问咨询服务
×
你好

顾问将于24小时内联系您!

确定
新乡猎学网 >新乡苗老太 >苗老太传奇——捧回中国新闻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