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家长对于孩子从小培养都特别重视,特别是他们的思维方式,因为这关系着将来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习与成长。孩子的思维方式是多样化的,经常有许多思维题,小学生与初高中学生的解题思维各不相同,不夸张的说,有些益智题反而小学生特有的思维方式能够简单的说出来。那么如何从小培养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呢,老师接下来将与大家一同探究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
知名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数学思维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灵魂,学生思维的发展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可以说,没有数学思维,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学习。把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直接指向学生在与数学相关的一般思维水平方面的发展,明确要求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 要注重启迪和发展学生思维, 使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形成和发展。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采取以下五种方式:
一、激发求知欲望, 培养思维的主动性
学生的思维独立性较差,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引导、指导,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获得一些思维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始终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师首先要学生拿出一张圆形纸片,将圆纸片对折打开,再对折再打开,如此多次,让学生观察在圆纸片上看到了什么?学生精力陡然集中, 都想看看圆纸片上留下了什么。一生便会发现:圆纸片上有折痕。另一生又会发现:圆纸片上有无数条折痕。这是要求学生继续仔细观察,其他学生纷纷发言:圆面上所有折痕相交于一点,折痕两旁的图形完全重合。这时,让学生打开课本,看一看交点叫什么?折痕叫什么?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并熟记。
一个问题可以让同学们从几个方向来看,把问题设置得像“谜”一般,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获得新知识中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展开与深入探讨。
二、转换角度思考, 培养思维的求异性
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 要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实际提出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培养他们敢于求“异”,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进而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如,教学“乘法意义”的运用卓绝课时,出示了一道加法题:9+9+9+5+9=?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一个学生提出了9×4+5的方法,另一个学生则提出了“新方案”,建议用9×5 – 4的方法解。由此可见这个学生的思维有创见,这个方案是他自己发现的。
这种在别人看不到的问题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创造性思维的闪现。一部分学生只习惯于正向( 顺向) 思维,而不习惯于反向( 逆向) 思维。在应用题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时,一方面可以从问题入手,推导出解题的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条件入手,一步一步归纳出解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十分注意在题目的设置上进行正逆向的变式训练。如:进行语言叙述的变式训练, 即让学生改变叙述形式依据一句话变成几句话。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从低年级开始就重视正逆向思维的对比训练,对于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注重一题多解, 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发散思维的又一特征。思维的狭隘性表现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所云。反复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隘性的有效办法。可以通过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多次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计算结果,要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要求明确、一题多解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
四、渗透转化思想, 培养思维的联想性
联想思维是一种表现想象力的思维,是发散思维的显著标志。联想思维的过程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通过广阔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广度,而通过联想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的深度。
让学生进行多种解题思路的讨论时,有的解法需要学生用数学转化思想,才能使解题思路简捷,既达到一题多解的效果,又训练了思路转化的思想。“转化思想”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在应用题解题中,用转化方法,迁移深化,有利于学生联想思维的培养。
五、引导知识迁移, 培养思维的综合性
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某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引伸和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旧知识和经验为前提。因此,教师在教学每一个新知识点时,都要尽可能整合有关的旧知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搭桥铺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
不论家长还是老师,都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能否根据题中具体条件,自觉、灵活地运用数学方法,若通过变换角度思考问题,就可以发现新方法,制定新策略。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注重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
通过以上对小学生数学思维方式的探究,家长和老师真的要重视从小培养他们这样的能力,对未来的益智发展是特别有益的。建议家长可以根据以上的方案,适时的对孩子进行阶段性的训练,让孩子有个良好的思维方式,给他们一片广阔的天地,一个自主的空间,遵循“乐学、会学、善学”, 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