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对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

2017-05-25 阅读:76 来源:王后雄教育
进入>

1、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指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自己的品质、智力、能力等感到怀疑并做出过低评价所产生的心理感受。又称自我否定意识。表现为消极的自我评价。这是与正常人的自尊心相对立的一种病态心理。自卑心理一旦形成并得到发展,就会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产生日益显著的消极影响,特别是中学生尚处于心理发展不稳定的年龄阶段,自我否定意识更容易引起情感情绪的巨大波动和思想观念的急剧变化,严重影响其学习和生活。在特定的条件下甚至酿成自杀、出走甚至犯罪等恶性事故。

2、抑郁心理

抑郁心理是中学生较常见的一种心理失调症,是中学生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处于抑郁情绪状态下的中学生,经常生活在焦虑的心境中,他们内心孤独却不愿向同学和老师倾诉;在学习上,他们经常精力不集中,情绪低落,反应迟钝;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和成功的愿望,但因他们对挫折的忍耐力差,经不起失败的打击,常常因考试的失败而感到痛苦和恐惧。有严重抑郁心理的中学生,还会出现躯体化症状,食欲不振、失眠、胸闷、头昏等。总之,抑郁心理的中学生的消极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必须引起家长和学校老师的高度重视。

3、闭锁心理

中学生的闭锁心理主要是指中学生内在的心理活动不轻易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这种心理现象在中学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益明显,它突出表现为学生沉默寡言,喜怒哀乐不轻易表露,其主要特征是关闭性。他们很少与父母交谈,他们不愿和老师接近,极少到办公室提出问题或主动与老师谈话,不愿告诉老师班上同学的事情,往往抱着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态度。他们只喜欢把自已的所思所想、自己的喜怒哀乐向日记倾诉,在自我的小天地里默默的咀嚼生活,品尝孤独。这种闭锁心理往往严重影响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正常交流,造成彼此之间的心理隔膜,影响人际交往,往往使学生陷入孤独无助的境地。同时由于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挫折、痛苦、烦恼等,不愿向人倾诉,由此引起不良情绪不能及时得到排除,日积月累就易引发其他的心理问题。

4、焦虑异常心理

焦虑心理是一种以担心、紧张或忧虑为特点的、复杂而延续的情绪状态。当人们预期某种危险和痛苦境遇将发生时,通常都会产生焦虑反应,这种焦虑反应是带有普遍性的正常的适应性反应。然而,焦虑的程度过于严重时,就变成了惧怕,人的主观感觉就变得紧张不安,易产生不愉快预感。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屡遭失败和蒙受耻辱,又不能尽快找到自信,就会对不愉快的情景增加敏感性,从而产生焦虑异常心理。焦虑异常心理会引起对学习的抑制。试想:一个对学习忧心忡忡、顾虑重重的学生,怎么可能兴致勃勃,孜孜以求地学习。对智力平庸、虽经努力学习成绩仍不理想的学生,过度焦虑会造成自信心不足,自暴自弃,以至对学习失去信心。过度焦虑还会产生考试怯场,从而抑制正常水平的发挥。显然焦虑异常心理对学生的身心、学习和生活的危害不容小视。事实说明,焦虑异常心理在中等生中又表现得特别明显。他们学习勤奋努力,要求自己颇为严格,把满足师长的愿望当成自己的学习奋斗目标。他们在老师热烈的升学期望和家长的“望子成龙”的阴影下学习和生活,学习上唯恐出丝毫差错,稍有不顺,便自责不已,甚至有负罪感。他们不论学习能力强弱,都会因一时的失误导致对自己能力的怀疑,从而忧心忡忡,焦虑不安。也有一些中等生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有较重的自卑感,可总是想获得成绩好的同学的那种“风光”,“地位”,于是埋头学习,暗地里与人攀比,同时又十分计较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自己在同学中的影响。所以只要稍稍遇到一点挫折就会紧张不安,怕这怕那,使自己不能集中注意力于学习上,形成恶性循环。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来自用户自主上传,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

以上是王后雄教育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对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访问学习资讯新闻专栏。

相关课程

更多>
2020猎学网广告栏
申请课程免费试听名额

课程顾问24小时内联系您

你好

顾问将于24小时内联系您!

确定
在线咨询 微信咨询 立即报名
申请1对1课程顾问咨询服务
×
你好

顾问将于24小时内联系您!

确定
北京猎学网 >王后雄教育 >对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