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到大学期间,孩子做到听得懂,写得出实属不易了,外加上应试教育对于英语口语类内容的考察并没有那么的看中,导致目前绝大多数的学生出现了这类问题,并且这类问题日益严重。
我们单纯学习的东西仅仅只是英语的技法,但未涉及到英语的真正精髓和文化,精神层面。这仅仅只靠中教是无法满足的,因此很多学校引进了外教,但是1对多的外教体系,一周少的可怜的英语外教课,对于孩子的英语口语成长,只能说是杯水车薪。
家长可以问孩子几个问题,包括家长也可以问问自己。
1.孩子们在英语对话的时候,是否在脑海里先把自己要表达的中文内容翻译成英文,然后才去表达出来呢?
2.孩子们在接收到英语口语消息的时候,是否还在脑子里逐字逐句的翻译呢?
3.孩子们接触外国人的时候,是否发现其实很多时候老外表达内容其实就是简单的几个词?
4.交流更多的时候,是面对面的口语交流而非文字交流。
5.学了那么多年的英语,真正想要与歪果仁沟通的时候,你会发现内心其实是胆怯的。
我相信在家长和孩子的生活中也遇到了很多很多类似于这样的问题,以及家长会有这样的困扰。我不去评判到底做到听得懂写的出这样够不够,看似是够的,实则呢?
我相信家长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文化和精神层面的东西完形填空是学不来的】
外国的成长环境与国内的成长环境是截然不同的,不同的地方不仅仅只限于房子不同,时差不同,周围的植物不同。不同的地方在于我们生存的这个环境文化和精神层面是完完全全不同的。很多家长,关注了无数个微信账号,去获取那些看似有用的外国育儿经验,我本人其实是抱着怀疑态度去看待这件事的。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是把我们国内的生存文化精神的元素结合国外的一些优质的育儿经验以后催生出我们自己的一套育儿理论。
举个例子:
孩子在四五年级的时候慢慢接触到了一些可能校园文化里比较不好的思想,变得有点叛逆,不听话,撒谎。家长经常是束手无策,打孩子不提倡,哄孩子又不现实,但如果在撒谎这件事上,我们家长是否做了好的榜样呢?爸爸周末带你去公园,可爸爸时间来不及了。爸爸妈妈在教育的过程中起到的榜样作用无需累述。可我们因为自己的家庭生活工作压力无法做的那么完美。没有在很小的时候培养出孩子的契约精神,这不是欧美孩子特有的东西,也不是那么高大上的东西,仅仅只是我们没有做好而已。
我们单纯的在模仿国外的育儿经验,可在根本上骨子里我们还是华人,还在这样的一个社会环境里,我们需要做的更多的是不是应该结合和筛选,而不是一味的模仿呢?
就好比,在国外文化下的一些沟通话术,哪怕是一个外国小朋友,他的英文可能比我们电脑前所有人说的都要溜,也不是基因,也不是完形填空,这是他们文化和生活环境带来的优势。
那么我们作为家长,在不得不学习英语的情况下,是否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英语学习的环境呢?或者尽可能的给孩子提供一个英语学习环境呢?
我觉得是十分有必要的。
我们作为家长有多少人能坚持在家里跟孩子用英文交流呢?能做到的恐怕是屈指可数,可我们是否能通过其他的方式给孩子营造呢?
【英语有声绘本的存在必要】
睡前故事,是培养孩子英语语感以及提供英语学习环境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希望各位家长能够坚持下来。每天晚上最好可以给孩子10分钟到20分钟时间去阅读相关的英文绘本,陪伴在孩子身边,既能做到亲子互动又能做到培养语感和英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