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素质重在习惯的养成
■“不要让手机铃声再给中国人丢脸”
首先要注重文明习惯的日常“养成”。有专家曾经做过调研,北京市民的礼仪知识“知晓率”已经达到90%以上,但我们对人们的礼仪文明程度不能简单地以礼仪知识多少为标尺。礼仪知识水平并不等于礼仪教养水平。许多人不是不知道礼仪知识,是没有养成“下意识”的习惯。个别礼仪专家也会犯一些常识性礼仪错误,比如,开会中手机铃声不断响起并不断接听,这是因为他“下意识”中没有养成这个文明习惯。曾看到一位亲临雅典奥运会的作者写过这样一篇文章,“不要让手机铃声再给中国人丢脸”。是讲一场击剑比赛中,手机铃声不断响起,当时场上许多地方响起“Chinese”的喊声,作者非常汗颜,奉劝大家不要让手机铃声再给中国人丢脸。北京某旅游公司导游李先生经常看到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他说,最常见的不文明行为包括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不遵守纪律等。“我看到游客的不文明行为都会劝阻,但最头疼的是,提醒时好了,等会儿又会再犯错……”
总之,礼仪知识不难了解,难的是化为心态和习惯。所以,重要的是要养成习惯。仅仅停留在礼仪知识上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养成礼仪教养的习惯上,用心去感悟和培养。应该说,人的教养习惯=人的素质形象意识+礼仪知识+感悟+毅力和行动!
其次要注重修养自己的内在德行。有些人可能会注重礼仪技术的运用,忽略礼仪背后的美德支撑。礼仪其实就是德行的具细化展现,美德是内容,礼仪是形式。一个人的礼仪涵养一定是同他的内心德行连在一起的。所以中国古人说:“内心修德,外被礼文,所以成显令之名也。”正因为仪容外表是人的德行修养的外在显示,所以古人才主张凭一个人的外在形象就能判断出其才能品质:“君子衣服适中而容貌得体,按其服而象其德,故望五貌而行能有所定矣。”虽说人的外在与内在并不完全是一回事,但一个德行教养良好的人,一定应内外交接,表里如一。英国哲学家洛克也曾对美德和礼仪的这种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表述说:“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但使它们生出光彩的则是良好的礼仪;凡是一个能受到大家欢迎的人,无论做什么事,必须具有优雅的方法和态度,才能显得漂亮,得到别人的喜悦。”
所以,一个真正希望自己富有魅力成功有加的人,一定要内外兼修,让自己的文明涵养由内而外地自然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