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国人落脚的地方,就带去饮茶的习惯;汉族人最先发现茶叶,是饮茶的古老民族。最初僧侣用茶艺来集中自己的思想,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在悠久的历史生活中,茶与中国民族相结合,受着中国人一贯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方式所支配,“顺其自然”、“致中和”是中国茶艺的真髓。
已经是国家高级茶艺师和国家茶艺考评员的马添添在朋友眼里是一个懂茶、懂得享受生活的人,“一句话、一杯茶、一个朋友、一辈子。繁忙的工作之余,希望大家都能安静地观茶艺、品茶汤,收获一份馨香甘甜,让心灵得以休息。”4月12日,在石家庄闻达职业技能学校,同样颇具古典气质的马添添和笔者聊起了她与茶的故事。
石家庄有很多茶城、茶馆,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商。很多人都想知道,作为一个不产茶的北方城市,石家庄是怎么把茶叶市场做得这么兴盛?对此,马添添有自己的看法:“就是因为石家庄不产茶,所以对不同的茶才更加包容。”她告诉笔者,我国主要的产茶区都集中在江浙、福建一带,由于祖祖辈辈都是喝自己的特色茶,当地人对“茶”的局限性很强,不太容易接受外来茶。在来石家庄闻达学校教课之前,马添添用了两三年时间在产茶区的茶厂考察,她发现,江浙一带的人绝对不喝铁观音,不管多香,只要发现是老叶子就不喝,潮汕地区的人则不喜欢喝绿茶,觉得太淡了,只是好看却没有味道。“转了一圈才发现,独独咱们石家庄,虽然不产茶,但人们的认知度和接受新鲜事物的程度非常高,所以茶叶市场就会做起来了。
虽然马添添最早与茶结缘是个偶然,但她告诉记者,跟茶接触的越多就越能体会茶的那份大无畏的奉献精神,就越爱上这份事业。“拿绿茶来说,它每年的生长周期很短,通过采摘、高温炒制、开水冲泡,把最有营养的茶汤给品茶之人。但是它不会因为这短暂的绽放,来年就不发芽了,它还是一样地发芽生长,周而复始。我觉得做一个茶人也要像茶叶一样,要有奉献精神。”
“茶叶的冲泡技术,我们叫茶艺,日本叫茶道,韩国则称作茶礼。茶艺在唐宋时期很兴盛,皇宫贵族还会相约‘斗茶’,到了赵匡胤时,废除了耗费人力物力的‘斗茶’,推崇最简单的‘撮泡法’,一直流传至今。”马添添说,“很多人都知道,绿茶用玻璃杯来冲泡,花茶用盖碗来冲泡,这就是最简单的茶艺。而每个地方、每一种茶都有自己的冲泡方法,比较传统的有台湾22式、武夷山18道等,在行茶艺的过程中都有相应的解说词。”
在工作之余,马添添还带学生,传授茶艺。她说,茶艺最重要的是要用心。“我经常跟学生说,要跟每一款茶谈恋爱,只有把茶当作自己的恋人,才会想去了解它并用心冲泡。茶是有灵性的,只要你对它好,它就会给你相应的回报。如果你不是很注重冲泡方法,它会只让你喝到它的表面的东西。”她肯定地说,如果一个经常喝茶的人开始讲究冲泡方法,一个月以后就会发现这款茶的味道会有变化,不仅有了厚度、黏稠感,口感也越来越均匀了。“这就是茶艺的奇妙之处。”
2006年、2007年间,马添添辗转于南方各个茶厂,从茶叶的采摘学起,到种植、制作,全方位了解茶叶。甚至还差一点成为了茶园里的“肥料”,即使再困难、再艰苦,她也没有放弃自己的“茶之梦”。“凡是只要坚持就有收获,现在我知道茶叶在想什么,而茶叶也肯定知道我在想什么。”马添添笑着说。
会喝茶、喝好茶,首先要了解茶叶的种类。马添添介绍,目前我国有六大基本茶类,包括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和黑茶,是根据不同的发酵程度来划分的。“绿茶是没有经过任何发酵,白茶、黄茶是轻微的发酵,乌龙茶是半发酵,红茶是重发酵茶,而黑茶是发酵最完全的茶。”马添添说,一名茶艺师最重要的职责就是为客人正确地引导,根据每个人的体质特性正确地喝茶。
“其实,我自己就是茶的‘试验田’,在大量喝茶以后我发现,不同的季节要喝不同的茶,而不同的人也要喝不同的茶。比如绿茶、清肝明目、防辐射,常做办公室要多喝绿茶。黄茶和白茶的氨基酸含量高,降血脂抗氧化。乌龙茶具有消炎的功效,所以吃了药就不要喝乌龙茶,它的解药性很强。红茶暖胃,黑茶软化血管,老人可以多喝黑茶。”马添添建议中老年人可以喝普洱茶,如果味道不习惯可以配大枣煮。
采访结束后,马添添为笔者现场表演了茶艺,并轻声诵出唐代皎然和尚的《饮茶歌》:一饮涤昏寐,情来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伴着氤氲的茶香,果然神清气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