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如何终结从虎妈到鹰爸的循环?

2017-07-18 阅读:60 来源:沈阳乐高中心店
进入>

除夕清晨,一名来自南京跟随父母到美国旅行的4岁男童,在纽约-13℃的暴雪中裸跑。近日该段视频引发网民关注,对此教育方式更是褒贬不一。对此,孩子的父亲何先生表示儿子是早产儿,曾被告知未来可能脑瘫痴呆,遂制定残酷的“鹰爸”式训练计划让其健康长大。

对教育方式的探讨,国人历来以“批判极端案例”为思维切口。于是,诸如“狼爸”、“虎妈”一类的称呼,频频见诸于报端,并引发轮番热议。透过纷繁复杂的口水之争,此类讨论的核心议题,其实一以贯之:何种程度上的肉体痛苦,能被认可为“教育的必须代价”?

此番“鹰爸”出场,其主线桥段仍无甚新意,依旧是一位决绝家长,和一个苦情孩子的故事。唯一不同的是,在“望子成龙”的心切之余,何先生的行为,多少还有些医学依据。但,遗憾之处在于,网友的各种跟帖,并未曾对此“特殊性”表现出足够关注。所以不出所料,针对具体案例的意见反馈,再次沦为虚空、抽象的纯观念辩论——“要疼爱子女,抑或锻造子女……”

事实上,上述争执的本质,仍不外是“教育的合理肉体痛苦”。一次又一次,诸多极为偶然的教育个案,都被公共舆论归于此一终极命题。但诡谲的是,这种周期上演的讨论,似乎未形成某种共识,甚至看不到“意见趋同”的希望。在普遍的、“为了孩子”的初衷下,激辩的公众无力寻得理性探讨、说服对方的路径。究其原因,热衷口头攻伐,而鲜有发端学理、遵从逻辑的游说,实乃根源。例如,某些持“最大程度减低教育肉体痛苦”论者,尚不自觉祭出“因为我对,所以你必须信服”的幼稚语式。

在成熟的辩论理性内,当不会有“虎妈”、“狼爸”直至“鹰爸”的雷同剧情。因为,围绕相似话题的一再赘述,只是对稀缺注意力资源的虚耗。终究,话语互殴即便再热情,也无法助力问题的最终解决。重要的是,应尽快厘定“教育的合理肉体痛苦”。且,若要将其分解,注定不能回避以下问题:其一,何种程度上,成人有支配子女身体的权利?其二,何为最得当的教育激励手段,所谓“痛感锻造术”真的不可替代吗?

倘若作此分解,你我便会发现,所谓“鹰爸之争”实则没那么简单,所谓“教育的合理肉体痛苦”也并非一个独立名词。而唯有将讨论细分,继而回归到法律权利、教育科学等具体层面,所谓虎妈、狼爸、鹰爸的循环,才不至于一直持续下去。

咨询

课程信息:houxue/xuexiao/85425/

推荐热点:中专升大专自考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来自用户自主上传,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

以上是沈阳乐高中心店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如何终结从虎妈到鹰爸的循环?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访问学习资讯新闻专栏。

相关课程

更多>
2020猎学网广告栏
申请课程免费试听名额

课程顾问24小时内联系您

你好

顾问将于24小时内联系您!

确定
在线咨询 微信咨询 立即报名
申请1对1课程顾问咨询服务
×
你好

顾问将于24小时内联系您!

确定
沈阳猎学网 >沈阳乐高中心店 >如何终结从虎妈到鹰爸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