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遇到妈妈问我关于走路的问题,听来听去让我有些焦虑,都是1岁出头的孩子妈妈,却都在着急为什么孩子不敢走。其实,从宝宝运动发展的规律来看,给每个动作的发育都留出足够的时间,才能让宝宝在一下阶段的反战更扎实。
妈妈们的误区
1、 早走的孩子聪明;
2、 孩子早点走大人轻松;
3、 别人家的孩子都会走了,我们不会走多丢人;
4、 1岁了还不会走,孩子会不会有问题。
学走路前,需要长时间的运动刺激
妈妈一定要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大量的运动刺激,帮助他们自我认知。正确的过程和方式应该是:
出生5天后开始练习俯卧。慢慢延长俯卧的时间,不要在喂完奶之后马上进行,避免溢奶,最好选择睡醒后还没有吃奶之前;这个训练由于宝宝每次抬头都产生大量的刺激,可以促进大脑发育,并加强宝宝四肢的力量及控制能力。
从出生就检坚持给宝宝做抚触。至少应该坚持到6岁。抚触不仅是对皮肤表面的摩擦,还有捏、揉、挤等动作,让宝宝有充分的触觉刺激。通过抚触不仅满足宝宝触觉的刺激需求,还让宝宝知道自己有手有脚。妈妈还要给宝宝做被动体操,让宝宝知道自己的胳膊和腿是能够运动的。
先匍匐载手膝爬行然后自己学坐。不要过早让孩子坐,否则肌肉和骨骼不能承受头和背部的压力,有可能存在未来出现驼背的风险。应该在宝宝喜欢俯卧姿势之后,用他喜欢的玩具吸引他,让他努力向前移动,从匍匐到手膝爬行,当宝宝累了或者想停下来,自己会扭屁股坐下来。所以坐的姿势是需要孩子自己来完成的。从匍匐开始,孩子需要超过500小时的爬行训练,由于爬行是右手左脚、左手右脚交叉式运动的,所以大量的爬行运动可以训练宝宝四肢的协调性,为以后走路、跑步、打球、登山等交叉式运动打好基础。
学走时给他“失败”的机会
宝宝在充足的爬行之后,在四肢力量和协调性都准备好之后,会扶着固定物体站起来,然后朝着他感兴趣的目标移动,从这训练眼与手脚协调的好时机,同时,刚从爬行变成站立,孩子需要一段时间去感受平衡。在摇晃着中,他可以慢慢摸索到如何控制自己的肌肉才可能站得更稳,别怕孩子孩子摔倒,只有摔倒了,他才会动脑子想如何不摔倒。
扶走阶段可能会爬行交替出现,这个阶段千万不要因为着急牵着孩子的手学走路或者给孩子使用学步车,在这珍贵的里阿尼阶段,外力的介入不仅起不到促进作用,反而会延误孩子的发育。独立学会走路的孩子走得可能要晚一些,但是一旦能走,就可以走的很稳,以后的大运动能力也会很强。而借助外力学会行走的孩子,虽然走的很早,但是上来就只会跑(因为缺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或者走路时身体打晃,到了2岁多还很容易摔倒。
走之前让宝贝多爬一会
没有科学证明走早的孩子聪明,但又研究显示,没有爬行的孩子可会影响协调性、空间感、平衡能力、肌肉控制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等能力,但也只是可能而已。我们的孩子要走一辈子,何苦着急这几个月呢?不该帮的不要帮,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自由的爬行和自己扶着物体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