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宗旨:”知行合一“———————————王守仁
王守仁,字伯安,明武宗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后世将之与孔子、孟子、朱子并贤的圣人。
成化八年(1472年)生,弘治四年(1491年)”守仁格竹“(哲学史上及其重要的事情)
弘治十三年参加殿试,位列二甲(全国前十名,三年一次的高考)
正德四年:悟出”心学“一派学说(知行合一)
正德十二年:平叛江西四万叛匪
正德十四年:35天无兵无卒平叛宁王朱宸濠八万人
正德十四年:于叛臣中营救正德皇帝
嘉靖元年:创立“心学”等派,四处讲学
嘉靖六年:两广叛乱,人未至而匪已降
嘉靖六年卒,官至兵部尚书。
五百年后,中国著名教育家陶文浚拜入其门下并改名为陶行知
为什么我要列出王伯安如此多的事迹,有兴趣的人可以去读下他的传记,估计你也会拜会在他的门下,“知行合一”这四个字,并不是常人所理解的言行合一,这四字基本蕴含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精髓,王守仁正是靠这四个字辉煌了他的一生,说他是国家栋梁都不能与之般配。他的精髓已跨越了国家到达任何知道中国文学的地方。
对于我们
首先要扪心自问一下我们这辈子要怎样的人生?先给自己预设一个目标。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在我们六十岁回顾自己的一生的时候,发现自己没什么成就,没有走上我们自己预先要走的路,此时再奋斗为时已晚。
其次,我们确定我们走的这就该条路是否需要读书考大学,从小我们只知道7岁就该读小学,13岁该读初中,16岁该读高中,高中读完该去考大学,很多学生都是这样过来的。但是我们知道为什么吗?当你知道为什么了之后,知道它和吃饭一样重要的时候,我绝不相信,你的成绩还只是现在的这个样子。
第三,我们知道了为什么读书后,我们自然会努力的读书。但是,现在早已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候了,而是需要能力与文凭并重。能力总归原始点是你的意志力,不管你的人生是怎样的,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与挫折。不管是英雄还是一般的凡人,都会有面对困难的时候,止步不前,就会变成弱者,跨越困难就会变成强者。但困难不是靠三言两语的励志言语就能跨越的,这是能力的起始点。在这里,天府树人的副校长和老师们将用一年的时间让你们掌握这一生的能力,考上你想要的大学,同时让你将拥有初步的“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