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糖”有一则广告是这样的,一位妈妈絮絮叨叨的说儿子不爱干净不收拾东西,这些絮絮叨叨的话从儿子的一只耳朵进去,另一只耳朵出来的竟然是好看又好吃的彩虹糖。 这种由于刺激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幼儿逆反心理的现象,就是心理学上所谓的“超限效应”。而因“超限”导致反效果的例子,在家庭教育中不在少数。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一个例子,一个八岁的孩子,刚上一年级,妈妈对他的要求很高,不但要求成绩双百,还替他报了很多的培训班。有一次这个孩子期中考试考了98分,拿回家给妈妈看,妈妈当晚说了他一顿,大意是你怎么那么笨,这个都不会做,你考试的时候都在干嘛?
之后,一直在下次考试之前,妈妈一直在跟孩子说期中考试成绩的事,并要孩子保证,下次考试一定要拿双百。但是,很遗憾,孩子下次考试还是没有考好,妈妈又采取了这种做法。两三次考试之后,妈妈发现,孩子的成绩并没有很起色,而且甚至产生了“厌学”的心理,不爱学习,越来越不爱说话,走路还低着头,人看起来很不自信。 可见,妈妈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对于幼儿,经常会遇到他们的“叛逆期”,家长们都会不知所措,甚至采取“以暴制暴”的方式,批评是小,有些家长还会打骂孩子,这都是不对的。那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批评和鼓励相结合,美国心理学家兼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大部分的人,一生只发挥了一半不到的才能,其他潜能在不知不觉中退化了,但是鼓励与赞美可以把人的能力发挥出来;批评则会使人的能力枯萎。有时候,孩子做错了事情,你可以批评他,但是批评之后你可以鼓励他:这次就算啦,下次我相信你可以做好的,你那么棒。立足事实,全面客观的评价
如果有一天,幼儿园老师跟你说,你的孩子在幼儿园里面打人了,请你来趟学校。你会怎么办? 我们在电影电视里看过不少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也总是会遇到,有的家长可能进到学校见到老师,做的卓绝件事就是跟老师道歉“老师不好意思,给你添麻烦了。”,第二件事就是一巴掌呼到孩子头上,“让你打人,你还学会打人了是吧?” 这其实是不对的。问清楚老师具体情况,再和孩子好好沟通,问清楚他们打人的原因,我们都要相信,孩子的天性是纯真善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