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学者和滨海新区两家食品生产企业近日联手,让蔬菜、鱼类从播种生长阶段直至送上百姓的餐桌,全程都可监控追溯,真正让老百姓吃得健康放心。这样的校企合作让实验室里的课题技术实际落户本地“开花结果”。
农业物联网试验尝鲜
去年,本市成为农业部确定的全国首批“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试验区之一,智能化种植养殖已成为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孙桂玲教授是我国物联网领域的专家学者,其主持或参与的相关项目曾先后获国家863计划、国家基金委、工信部和天津市科委的资助,“多维多参量光纤光栅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研究”于2011年获天津市技术发明唯一二等奖(一等奖空缺)。为此,滨海新区龙达滨海生态农业园、天津市海发珍品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去年邀请孙教授团队分别为企业的蔬菜、鱼类打造一个智能生长空间。
大棚温度高风扇自动吹
记者在龙达滨海生态农业园采访时看到,一座500多平方米的蔬菜大棚内,各个角落里分布了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等多种类型的传感器,它们执行的任务也不尽相同,如温度高了会发出警示并自动启动风扇,环境太干燥了则提示并启动水帘。据介绍,整个大棚现在处于全自动的状态,确保温室保持在农产品生长的最佳环境当中。
同时,孙教授课题组结合传感器节点应用实际,设计并实现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传输触发架构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专用处理器,此处理器IP核技术,其低能耗特性使传感器的电池能连续使用3年而无需更换,并为专用处理器设计了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专用指令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扫描二维码获鱼苗信息
在天津市海发珍品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车间里,每组鱼池安设有一组监测溶氧量、PH值、水温、盐度四个指标的传感器。已成功研发出一套从鱼苗到最终成鱼产品出厂前的数字化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追溯系统包含的信息有鱼苗来源、鱼苗批次、饲喂饲料、养殖环境以及养殖起止时间等等,市民只需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下载安装相应的二维码扫描程序,然后直接扫描二维码便可获得最真实的生长信息。孙教授介绍说。今年,市民购买该企业的海鱼,都可以拿起手机扫描包装箱上的二维码,获取鱼苗从来源地到生产、运输等全程信息。
希望造福更多本土企业
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农业物联网的技术不仅使作物达到一个最佳生长环境,而且可实现周年生产,从而可大大提高土地和其他相关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蔬菜、鱼类生长也更为安全,这样企业收获了经济和社会效益,而最终的受益者则是广大市民。”
孙教授表示,希望能更多与本地企业合作。目前,她正在构思将追溯链进一步延伸至企业的市内直营店内,监控蔬菜的销售情况并实现实时调度等功能,这样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能进一步交叉服务于广大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