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IT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企业对网络人才的大量需求,但中国的网络人才却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无法满足企业需求。
首先,网络人才的供给严重不足。根据首届中国职业教育展示会的调查显示,到2005年,国内的网络与信息服务业国内市场销售额要达到2500亿元市场目标,在从业人员规模上要形成80万的开发人员队伍(高级人才6万人,中级网络人才28万人,初级网络人才46万人)。然而统计调查显示,国内企业现有的专业网络技术开发人员大约只有20万人,网络人才缺口巨大,供不应求!
其次,网络人才结构严重失衡。人才结构失衡,使许多网络企业的生产还停留在手工作坊的层次上,没有进行工程化、规模化生产,所以导致网络生产的效率低下,生产过程占用了大量的高级技术人员,在许多企业的博士生、研究生和本科生都加入到编码的行列,不仅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还使得网络生产的成本居高不下。
第三,企业人员流动率高。由于中国的网络企业规模都比较小,企业的核心技术掌握在少数几个“网络精英”手中,少数几个核心人员的离职很可能会导致企业的崩溃。人员流动率高使得企业的人力资源风险变得无限大。
教育部《振兴网络产业行动纲要》工作会议指出,目前我国的网络人才需求增长很快、缺口依然很大、结构不尽合理,呈现“橄榄型”结构,未来的目标是培养“金字塔”型人才队伍。周济说,美国、印度等网络业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网络人才结构的“金字塔”型才是最理想的,而我国由于高端和低端网络人才均很缺乏,中间大、两头小,既不利于网络行业的创新发展,也不利于推广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