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科目或将进入高考
《意见》指出,因地制宜组织实施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积极探索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增加体育科目的做法,推进高考综合评价体系建设,有效发挥其对增强学生体质的引导作用。
解读:从全国范围看,山东省在去年就已经率先提出高考加试体育。各地都期待国家能推出相关方案。目前,教育部也正组织专家进行研究。体育科目进高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可以看出,体育成绩确实越来越重要。
现状:体育除了加入到学业水平测试中外,未来还可能和高考挂钩。记者注意到,今年辽宁高二学生参加了首次学业水平测试,其中体育测试以耐力、力量、速度素质和运动能力为重点。考试结果会作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并成为高考录取的参考。至于体育测试如何和高考挂钩的政策,在今年辽宁省教育工作会上,也曾有文件表明,“辽宁还在研制高考增加体育考试内容的办法。”
学生体质持续3年下降地区教育评估将被“一票否决”
《意见》要求,各地要把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工作考核指标体系,作为教育等有关部门和学校领导干部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对学校体育工作成绩突出的地方、部门、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三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在教育工作评估和评优评先中实行“一票否决”。
解读:王玉鹏表示,这是处罚力度最大的一次。从全国范围看,最近五年来,学生体质下滑趋势得到遏制,但是效果仍未达到预期。此次出台的《意见》,将有力促进各部门对学校体育的重视。比如《意见》第12条指出,“各地人民政府要认真履行发展学校体育的职责,将学校体育发展纳入本级政府年度工作报告”等,这都是以前文件中没有的。
现状:目前,沈阳市已经在做学生体质监测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记者本月中旬跟随市教育局,深度参与“沈阳市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竞赛”活动。当时王玉鹏接受采访时就表示,“希望借此探索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群体性竞赛活动的有效形式,切实提高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意见》再次指出,实施好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各地要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严禁挤占体育课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
各级各类学校要制订和实施体育课程、大课间(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一体化的阳光体育运动方案……每个学生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现状:王玉鹏告诉记者:沈阳市在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方面工作启动早,工作也比较踏实。从去年开始,沈阳对全市中小学生提出了每天活动一小时的要求,具体要求是小学一二年级每周四节体育课,剩余一天一节体活课,同时每天必须有20-30分钟大课间;三年级以上到初中结束,每周有三节体育课,其余两天必须有体活课,同时每天要有大课间;高中每周必须有两节体育课,其余三天必须有体活课,每天要有大课间。大课间活动还进行了全市评比,效果已经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