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我成了教孩子不择手段的帮凶

2017-04-24 阅读:246 来源:成都海外实训
进入>

前段时间在《中国青年报》上登过一篇文章,标题是“小学妈妈自述:我成了教孩子不择手段的帮凶”,文章里,这位妈妈感慨:现在的学校教育是在逼着其中一个家长辞职回家。
 

也许很多读者都看过这篇文章。作者是一位三年级小学生的妈妈,她的真实经历引起了很多父母的共鸣。原文是这样的:

我是一个三年级小学生的妈妈。在孩子度过了不适期后,我欣喜地发现现在的学校与自己上学时已经完全不同了:孩子们写生字,很少再抄十遍二十遍了;寒暑假作业也只需学生上交结合学过的知识手绘的“小报”了。

但是,随着欣喜越来越多,我的烦恼也随之增多。我发现,那些让我欣喜的改变必须建立在我越俎代庖、全身心帮助孩子上面。相比之下我要操的心比我父母多了几十倍。现在的学校教育是在逼着其中一个家长辞职回家。

老师认可的作业需要全家动员,没帮孩子画画,女儿被穿小鞋

一次,学校组织孩子们去海洋馆,回来之后让每人画一幅“海底世界”。

整个晚上,孩子用画笔画出了自己心中和眼中的“海底世界”:蓝蓝的大海和几条小鱼,由于大海的颜色太蓝了,使得小鱼有些面目不清。

第二天放学,女儿见到我就撅起了嘴:“你为什么不帮我?好多同学的作业就是爸爸妈妈给画的,有的同学是爸爸妈妈在网上找到图片然后打印出来的,都特别漂亮。”

“同学的爸爸妈妈那么做不对,老师的作业是留给小朋友,就应该由小朋友亲自来完成,爸妈可以帮忙,但是不能完全由爸妈做呀!”我耐心地对女儿说。

“可是,他们的作业都贴墙上了,我的被老师还回来了。”女儿小声说。

我愕然!

难道老师这份作业的重点不是让孩子享受“画”的这个过程吗?对于一个不足10岁的孩子,学会“用画笔记录下看到的”、“用画笔还原出脑子中想到的”不是教育的重点吗?

作业是布置给孩子的,其实是留给家长的

后来我发现,不重过程只重结果的事挺普遍的。

这学期刚开学的时候,老师让每个同学都交一份记录假期生活的“小报”。第二天刚上班,我接到了老师的电话,“��妈妈,麻烦您把孩子假期里的活动做成PPT,分成几个系列,一个是参观博物馆系列,一个是春节民俗系列,一个是运动系列……”

PPT菜鸟的我吭哧吭哧用了一下午的时间做出了3个PPT。老师怎么也不问问我会不会?那些必须坐班的家长该怎么办?大家都上班时间干这个?我一下午满脑子都是疑问。

第二天女儿告诉我,我给她做的PPT连同另外两个家长做的一起作为他们班优秀寒假作业交到了学校。

听了这个消息我的脑袋“轰”的一下:我一直觉得教育的原则首先是教会孩子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我也一直觉得教育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但是,学校虽然已经改变了以前那种刻板的教育方式,但是功利的毛病没有改,学校看重的还是分数,只是现在这个分数的表现形式不一样了。更可怕的是,学校传达给学生的是为了得到想要的结果,可以使用各种手段!

而我正是那个助了一臂之力的人!

慢慢地我发现,很多事情看似老师是布置给孩子的,其实就是布置给家长的。

一天,女儿兴冲冲地抱回来一个大本,是《班级日记》。“这是我举手争来的,下周交。”女儿说。

原来,这个本要装饰一下,老师让同学自愿认领。看到很多孩子举手,女儿也举手了,最终女儿“幸运”地得到了这个机会。

老师的要求是这样的:这个本相当于班级的周记,每周会有同学把一周的大事记录下来,女儿领回来的任务是给每周的周记配一幅图,每四周也就是每个月还要单配一张有主题的图。比如,10月可以是国庆主题,6月可以是儿童节主题。女儿要先把图配好,其他同学才能记录。我算了一下:一个学期大概有4个月,每个月有4周,也就是说要在这个本上画20幅插图。

“这任务你能完成吗?”我问女儿。

“老师说可以家长帮忙。”女儿回答。

这哪是家长帮忙啊,完全就是留给家长的任务啊!

那个星期,对于我这个上了中学就没再动画笔的人来说是相当崩溃。每天下班之后的时间几乎都用来画插画了。

活动家长是否帮忙与孩子在班级中的地位相关

再后来,我发现学校对家长的需求是漫无边际的。

一次,女儿对我说:“你能不能到学校来给我们班指导一下唱歌?”我说不行。

之后我了解到女儿班里的合唱确实是一个家长帮忙编排的,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班里的一台联欢会也是几个家长帮助组织的。

每次有类似活动,女儿都会在我耳边唠叨,希望我也能去学校帮忙。

最初,我确实觉得班里的活动就应该让班里的孩子们完成,做成什么样子都是他们的人生历练,是他们宝贵的回忆。

但是后来,女儿对我说:“合唱比赛结束后,我们老师让���(帮班里排练的那位妈妈家的孩子)站起来,我们全班同学都给他鼓掌,都对他说谢谢。我也想为班里作贡献。”

之后我了解到,现在除了学习以外,学校给孩子安排的事分工非常精细,据说有个孩子在学校的全部劳动任务就是给洗抹布的盆换水,只管换水,洗抹布的活儿是另外一个孩子的。

越这样,孩子们越担不起大事,所以为班集体作贡献的事情就由家长代劳了。

其实,老师们也没有强迫家长必须到学校帮忙,但是,当家长是否帮忙与孩子在班级中的地位有关联时,哪个家长不愿意作出一些牺牲呢?

可是,这正常吗?

当减负真的来了,家长下班时间必须大大提前

还有一件事是减负。

从女儿上一年级起就赶上国家不断地出台减负的政策。

对于这样的政策我是举双手赞成的。我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成为书本的奴隶、考试的机器。

但是,当减负真的来了,我又开始承受不了了。

先说作业。国家明确规定了低年级小学生每天写作业的时间,但是那时候女儿还是每天都有不少作业要写。一次,我很不知趣地询问了老师:“我们没有留家庭作业,这些作业都是我们的课堂练习,您的孩子写得慢,所以只好拿回家写完。”老师的回答让我无话可说,再问周围的孩子,大家基本上都是没有在学校做完,所以拿回家继续做。

不知是为了让孩子能少拿回家一些作业,还是为了什么,孩子的午休时间也经常被老师用来讲作业,很多孩子的课间也用来写作业。

还有让我更崩溃的。

刚上一年级,学校还有一些兴趣班,比如美术、科技、书法、舞蹈、合唱、跆拳道什么的。我们不去外面上课外兴趣班,每天很方便,家长下班过来接。

没多久,减负的政策来了。

学校里所有的兴趣班停止了。孩子放学时间大大提前,每天时间不一样,有些天3时10分,有些天2时30分。

不少同事都把孩子送到社会上的课外班了。

我一直很抗拒。我知道国外的孩子下午放学也很早,他们整个下午有大块的时间运动、阅读、参加各种社区活动。国家给孩子减负的目的就是为了减轻孩子的学业负担,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放学早了就要送入另外一个课堂?!

但是,不送课外辅导班怎么办?

我的时间一下子被打乱了。

以前是将近5时接孩子,虽然每天下班都要早走,但是至少下午还有几个小时能安静地做点事。现在孩子放学时间提前了,尤其是两点多接孩子的日子,那天下午基本就是废的。刚吃完午饭心里就踏实不了了,眼睛总是看着时间,生怕自己晚了。

有几个单位能容忍我日复一日的早退?!

教改方向是要让更多的人变成全职妈妈吗?

还有不少同事的解决之道是请老人帮忙带孩子或者长期雇佣小时工和保姆。

这其实是权宜之计。

现在各路专家、各种媒体都在教育家长:“隔代教育问题多”、“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既然这些是对的、好的,为什么我们这样选择时却总是狼狈不堪呢?!

一直以来我都选择夫妻两人亲自养育孩子,这是我理性分析的结果:我和丈夫的工作时间相对比较自由,再加上我在师范院校学习了7年,主攻教育学、心理学。从孩子出生那天起,我就觉得自己属于攥着“金刚钻”的人。相对自由的时间加上比较专业的教育修养,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在职场和家庭之间游刃有余,也相信自己能成功扮演好职业女性和妈妈两个角色。

那时候,我心里是把妈妈分成两个阵营的:一类是职场妈妈,一类是全职妈妈。无疑,我自己是属于第一阵营的。每当见到全职妈妈时,虽然嘴里会说很羡慕她们自由没压力的生活,但是内心里从来觉得自己跟她们完全是两种人。

但是自从孩子上了小学以后,我的这种自信在孩子领回来的一项项任务、日复一日的接送中慢慢支离破碎了。我真的能在职场和家庭间游刃有余吗?每当自己硬着头皮度过一关时,又在心里打鼓,我一定要这样迎合吗?每当这样纠结的时候我便打心眼里生出对另一阵营的羡慕之情。

也许我还没有勇气把孩子也带回家来自己教育,但是如果我是个全职妈妈也许不会这么焦头烂额,至少我的焦虑不会影响到孩子。

你们说,我该怎么办?

这篇文章登出后,国内家长很有同感。中青报还发表评论说:

这几年,各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不断发出“减负令”,最常见的一个举措就是:放学时间越来越早,在很多城市,小学生的放学时间由原来的下午5时,提前到了三四时,有的甚至是一两时。

这一减负举措显然是在与国际接轨。在诸多教育专家、学者介绍西方素质教育的论文、著作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对国外中小学作息时间的介绍,基本都是上午8时以后上学,下午两三时就放学了,基本没有家庭作业,放学后学生们都去参加课外体育或艺术活动。记得有一篇文章说,德国小学上午8时上课,中午12时就放学了。美国小学上学时间从8时30分到9时30分都有,放学一般也是下午2时左右,年级越低,在校时间越短。

这样的时间安排确实科学合理,符合中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但它是建立在一套健全的制度保障之上的,而且也与其所在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相一致。

但这个作息时间表却不符合中国的社会实际。

第一,常被拿来举例的欧美国家和日韩,大部分女性在结婚生育后就选择回归家庭做全职妈妈,不管孩子放学多早,家里都有人照看。中国城市里占多数的还是双职工家庭,大部分父亲的收入水平和整个社会保障体系,都无法让母亲们安心辞职回家全心全意照顾孩子。

第二,欧美国家的中小学都有校车,孩子上学无需大人专程接送。而我国多数学校没有配备校车,绝大多数孩子上学仍要由家人接送。

第三,孩子放学时间提早,平常委托钟点工接孩子的,要重新和对方约定时间,可能还会因为时间不凑巧被迫另觅他人;即使平常有老人帮忙的也头疼,熊孩子早回来后无事可做,隔代亲的老人根本应付不来。于是,紧随减负新政而来的,是各类托管班、兴趣班、补习班的招生宣传,当然,都是收费的。孩子倒是减掉了在校内的些许课业负担,可家长却无端每学期要多支出几千元。

本来是为孩子减负的做法,结果成了给家长增负。

但是在海外的华人家长,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其中一位家长叫逃妈(新浪博客名称:@逃逃美学),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标题叫:

中国父母想要高质量教育又不想花钱花时间

她说:

站在这位职场妈妈的角度,她的确很纠结,一方面,她要独立的社会地位,不愿做全职妈妈,另一方面,她重视教育,也希望自己的女儿得到最好的教育。

一言以蔽之,就是不肯牺牲自己的时间,不愿意孩子受到不好的待遇,也不肯花银子送好的培训班、托管班。这样的状况在我看来是患得患失的,自古就有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也有有舍必有得,有得必有舍的民间智慧。为什么一放在教育上大家都犹犹豫豫,前怕虎后怕狼了?

教改之前,大家就在骂:孩子没有快乐的童年,孩子需要从课堂解放,中国的教育体制太落后……教改后,大家也骂:家长任务太重了,放学那么早孩子谁来管,这是要逼父母辞职……这样喋喋不休,我估计负责教改的专家们听到也是醉了。

放学早,全世界都一样

几乎大部分国家小学生放学的时间都比较早(各地区稍有不同),这有一份表,大家可以对比一下:

英国:8:40 - 15:30当地时间,下同

美国:7:45 - 14:50

日本:8:00 - 13:30或14:30

澳大利亚:8:00 - 15:00

加拿大:9:00 - 15:00,低年级放学时间更早,一般是下午13:30

面对这个“世界性问题”,妈妈们也是各显神通,我认识一位美国妈妈,也是职业女性,还是3个孩子的母亲,有孩子后便重新调整了自己的工作时间,早上5点半就开始上班,下午2点半下班接孩子,每天的时间安排都得用纸记下来,每件事精确到10分钟以内,每周还要专门安排一次到孩子学校和他们共进午餐。

当然,也不是每位家长都能这样“折腾”自己的,不少美国家长会把孩子放在after-school care,也就是托管班,下班后再去接孩子。更有为数不少的全职妈妈,忙碌于孩子参加的各种兴趣活动或赶场Party中。

学校活动,抢着去

这位抱怨教改的妈妈在文中描写了一个情节,“女儿对我说:‘你能不能到学校来给我们班指导一下唱歌?’我说不行。之后我了解到女儿班里的合唱确实是一个家长帮忙编排的,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班里的一台联欢会也是几个家长帮助组织的。每次有类似活动,女儿都会在我耳边唠叨,希望我也能去学校帮忙。”

这位妈妈对这样的状态特别反感,她说,“班里的活动就应该让班里的孩子们完成,做成什么样子都是他们的人生历练,是他们宝贵的回忆。”这种说法没有错,但加入父母的帮忙,把节目做得更精彩,更重要的,在观察父母的过程中,孩子也渐渐学会了怎样才能做得更精彩,不更是一件好事吗?不少人羡慕美国孩子小学几年级就开始做调查,写论文,但孩子不是天生就会这些的,还不是老师布置任务下来,家长带去图书馆陪同查资料,一起商量、做计划。

在美国,学校活动几乎都是家长志愿者折腾的,班级的很多活动,是妈妈在组织;学校的球队教练,是爸爸在负责;童子军活动,更是爸妈一起上。逃逃学校有个活动,叫Watch DOG(daddy of good students),就是鼓励爸爸志愿去学校待一整天,到各个年级走动走动,再帮老师做一些教学活动。要知道,爸爸们一般都是很忙的,但为了响应学校号召,他们愿意向公司申请一天的年假。逃逃爸爸就参加过一次,据说一大早就到全校电视广播自我介绍,然后到各个年级轮串,一直忙到放学,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

其实,美国早就形成了学校、社区、家长、孩子一体的思维,大家不会斤斤计较教育的责任到底该谁全部承担,而是主动配合学校做能做的一切,包括社区的老爷爷老奶奶。在这个过程中,重点不是“帮”孩子做什么,而是真正走进他们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一起合作完成任务,并在其中教他们做事做人的道理。

当然,说到这,有人也许要说了,美帝工资高,丈夫的工资足以支撑一个家庭的开销,而我们办不到,如果只靠老公,还完房贷车贷就所剩无几了……

真的是这样吗?其实普通的美国老百姓也并没那么富裕,别看他们房子便宜,但有房产税,相当于长租,比如20多万美元的房子,够便宜吧,但每个月还得交几百块的房产税,还有保险,独栋的房子里里外外都得维护,我们家一年光是请人来打虫都得花好几百美元(不打虫怕房子被白蚁吃掉),割草也是二三十美元一次,开支大加上美帝人民一般没什么积蓄,所以也会很担心失业,总之,都不容易。

但是,愿意花时间在孩子身上像是大多数美国人的传统,而且很多家庭都不止一个孩子,尽管再忙,他们也会尽量调整自己的时间,留更多时间陪孩子。甚至有时让我觉得他们陪得有点太拼了,前不久听说有位爸爸为了培养孩子打高尔夫,特意把孩子从学校弄出来在家自己教-homeschool,让孩子有更加灵活的训练时间。

相比之下,感觉有些中国家长们的表现有点患得患失,甚至有点“贪”了,一边要高质量的教育,一边又舍不得花时间和精力甚至金钱。冰心有句老话,“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事实上,我们经常感叹美国孩子的自信,领导力,创新力……但这些能力并不是他们与生俱来的,美国家长们用大量的时间去陪孩子,去策划各种活动,去当球队教练,去当童子军做leader,其本身就是个leadership的榜样。而这些都会换来回报,因为这就是最好的言传身教。

看了上面这些事实和意见,你会不会感觉,有些矛盾真的很难调和?也许以“减负”为主导的教改做法是有问题的,但目前中国家长陪伴孩子时间的确也没有国外家长多。

也许,最终还是要回到做 “人生选择” 的问题,在有限的条件下,什么是最重要的?鱼和熊掌兼得的情况是有,但是比较少,大多数情况下你得选鱼、或熊掌,当然,最坏的结果,鱼和熊掌都没得选了,这会有点让人抓狂。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来自用户自主上传,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

以上是成都海外实训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我成了教孩子不择手段的帮凶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访问学习资讯新闻专栏。
上一篇:

相关课程

更多>
2020猎学网广告栏
申请课程免费试听名额

课程顾问24小时内联系您

你好

顾问将于24小时内联系您!

确定
在线咨询 微信咨询 立即报名
申请1对1课程顾问咨询服务
×
你好

顾问将于24小时内联系您!

确定
成都猎学网 >成都海外实训 >我成了教孩子不择手段的帮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