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高考填报志愿的“冷”段子在微信朋友圈里热传,同时也被改编成医学、传媒等专业的不同版本。很多之前大火的专业近年来日渐萎靡,面对繁琐的高考专业填报,高考生该如何选择?
曾经的“大热门”专业为何被预警?
高考前后,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发布相关政策,以此来整顿今年的高考招生计划。就上海而言,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似的专业因高校专业重复率过多,连续多年招生录取率和毕业生签约情况不太理想,被列入2016年度预警专业。
辽宁省建议高校2016年度暂缓申请增设法学、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66种本科专业。这已是该省连续第四年公布专业设置“负面清单”。
这些曾经的热门专业为何被预警?一些教育界人士表示。一方面是因为考生盲目的追捧、效仿导致报考人数过多,另一方是就业率持续下滑。
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据调查,全国目前共有584所高校开设此专业,而该专业的就业率却让人大跌眼镜,而且这几年的就业率还在直线下降。
据各大高校对于各专业的调查来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英语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会计学专业是人数更多的专业,经过综合调整,近年来,已有一些高校的这些专业停止了招生,极大的改善了现状。
热门专业因何变“冷”?
热门专业因何变“冷”?很大程度上是社会需求变化、高校专业设置的盲目性导致的。社会需求发生变化。专家指出,虽然专业冷热的相对性较强,但是社会需求的变化仍是专业设置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相反,热门专业盲目扩张。导致毕业率极度降低,久而久之,热门也将变“冷”。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不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必然有所变化。考生们可以根据社会大环境的需求来选择相关专业。
“冷”“热”专业转换,选择不应“跟风”
现在很多大学生当初填报志愿时,对自己、对高校、对专业并没有什么了解,盲目跟风,导致经济、法律、计算机等听起来热门的专业排在前面。
面对专业“冷”“热”变换,学生究竟该如何选择?
1、理性分析各个专业,结合自己的高考分数,理性填报相关专业。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更要长远看待,同时,注重培养综合素质。
2、 大学生选择专业一定要跟自己的兴趣爱好相结合,不要跟风。兴趣是一切起源的老师,有兴趣才会专研,千万不要为了填志愿而填志愿。
据往年毕业大学生就业率统计,有近六成的大学生就业并未和专业对口。除了医生、教师这类专业性极强的专业,大部分用人单位还是比较注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知识也实践相结合,这才是企业需求的对象。未来的路还很长,选择专业只是人生的小插曲,未来的路还是取决于你的态度和付出,所以在选择专业方面,盲目的跟风并没有是实质的意义。
温馨提示:未经明确许可,任何网站不得非法盗链及抄袭本站资源;如您引用教头网页面或资源,请注明来源于教头网,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