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姿势。”姿态是呼吸的源泉”,姿势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呼吸的状态.气息的运用、整个发声器官的协调和配合,决定着歌唱时身体的着力点。正确的唱歌姿势要求挺胸,两肩端正、自然放松,面部自然微笑。
2.呼吸的训练。”善歌者必先调其气”。作为童声训练,呼吸的训练也同样是基础。童声的呼吸训练分”呼气”和”吸气”两个步骤,具体可以通过”闻花香”的方式感觉气息吸到腹部、后腰部,并要保持住。”呼气”可以用”轻吹纸”的方式进行有控制的呼气。也可以用”打嘟”和”蛤蟆气”来练习,引导儿童感觉呼吸器官重庆声乐教育培训资源网的应用和腹肌的弹力。在训练中不要使用太多的专业术语,让儿童保持自然愉悦的心情。呼吸的正确掌握能使声音有支持点,因而更加响亮悦耳,强弱收放自如。
3.母音的训练。训练从单音练习开始,可以从儿童唱得好的母音开始,以帮助生理机能状态到达最佳的歌唱要求。训练时主要以弱声开始,此外”u”也是十分好的母音,”u”平时发声时,发声状态和歌唱的状态最为相似。练习u时声音很容易打开通道,主动用上气息,此外lu也是一个十分理想的母音。lu在发声时避免学生用声带喊叫现象,练习时很容易获得头声和高位置。母音中a、e、i、o、u都可以用,u来作为突破口,把u、o、a和u、e、i分成两大类练习,这两组母音的生理机能状态的变化很小,没有本质的区别,口形的变化也不大,运用母音为基础练习能达到声音圆润、声区统一的良好效果。
4.区域的练习。练声曲的练习以下行音阶为主。儿童无论是轻唱还是母音训练,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尽快获取中高位置优美的声色,进行声音训练时应从正适合童声区的高位置下行唱。从中高音区开始训练诱导儿童很快进人歌唱状态和兴奋状态,也可进行下行练习,视儿童个体而异,先从三度音开始循序渐进的练习,练声曲一定要符合儿童的趣味性、幽默性,以提高学生练声的积极性。
5.声音的训练。训练声音的开始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儿童养成自己辨认自己正确的声音的能力,引导他们正确的调节自己的发声器官,认识自己的器官,如软腭、小舌、颌关节。教师要通过示范、通过镜子引导孩子们认识自己发声需要器官,引导他们模仿,同时要注意避免让孩子模仿成人的音色和太过成熟化的表情。其次,在训练中首先要用”弱声”唱法和”以说带唱”两种方式来进行基础训练,弱声唱法能帮助儿童集中注意力,用上气息,能自然地打开通道获得头声,为和谐统一的声色打下基础,此外,弱声唱法还能辅助孩子们训练敏锐的听辨能力。”以说带唱”也是一个十分科学自然的方法。它主要利用说话和唱歌产生在同一生理机能的原理,即它们是同一发声现象。歌唱的基础就是说话,歌唱又是说话的延续,“以说带唱”的方法也是训练儿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为其过渡到今后曲目演唱技巧的训练打下十分坚实的基础。
6.咬字的训练。咬字训练是歌唱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俗话说”字正腔圆”,唱歌中的咬字和说话的咬字是有一些区别的,说话不需要打开牙关节,也无需口腔内有一定的空间,而唱歌咬字需要像打哈欠一样,打开耳前的颌骨关节,抬起软腭,眉毛充分上扬起来提升鼻梁,舌头平躺在牙床上,唇、舌、下巴都需放松,咬字的方法是”咬字头、延字腹、收字尾”。发声咬字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成人理解起来都会很困难,需要一定时间来习惯,对儿童的咬字训练过程一定要耐心仔细,避免过度机械的训练,同时可以通过做一些游戏的训练方式,如用找错方式和动物叫声激发学习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