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多流于形式,要么找个单位随便盖个印,要么简单从事餐饮业服务生工作,或者家教。所谓在校实习或社会实践,根本无优质可言,更不会成为就业时的重要砝码。大连市政协委员路振平提出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组织应积极参与到平台搭建中,提高我市大学生就业率。
调查
七成高校生认为自身的就业筹码太少
2014年12月4日召开的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上,发布了“2015年高校毕业生将达749万”的数据。2014年7月25日,人社部召开的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透露,上半年有56万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而56万仅仅是727万毕业生中的7%,也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不足一成。一系列数字透露出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
2014年,东北亚(大连)调查中心对大连市的13所高校在校生进行过问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八成高校生感受到就业压力空前,七成高校生认为自身的就业筹码太少,缺少社会实践经验,期待在校期间拥有更多社会实习、就业辅导和创业扶持等资源对接。其中,高校生对优质的在校期间实习岗位资源需求度高达84%。
分析
就业现状——起薪逐年递减,就业率下降
本市高校生就业前除了一份成绩单之外,其他就业砝码甚少,不被用人单位重视,就业起薪逐年递减,导致就业率下降。大学生就业难题已不容忽视,急需解决。
就业艰难的主要原因
高校在校生严重缺乏优质实习岗位平台
从东北亚(大连)调查中心2014年对大连市13所高校在校生的调查数据可清晰看到,高校生对优质的在校期间实习岗位资源需求度高达84%。有需求却没有供应,这种长期不对接使得大学生就业时的社会实践环节成为短板。目前现有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多流于形式,要么找个单位随便盖个印,要么简单从事餐饮业服务生工作,或者家教。所谓在校实习或社会实践,根本无优质可言,更不会成为就业时的重要砝码。
高校在校生严重缺乏创业扶持实战平台
不少高校鼓励和支持在校生进行创业,但是现有大学生创业扶持多停留于理论指导,缺乏真正的资金注入,尤其是缺乏创业实战平台的提供。失去资金扶持与实战平台提供的创业指导与扶持,对于大学生而言只能是纸上谈兵。
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缺乏公信力对接平台
优秀高校毕业生无法遇到伯乐,而用人单位又无法找到真正为单位所需的优质人才,不仅是一张高分的在校成绩单。这种不对接是因为高校毕业生除了高校就业办和数年不变的传统招聘会之外,没有一个便捷有效地能够与用人单位实现对接的社会公信力平台,尤其是社会主流媒体平台。
建议
为高校在校生和社会资源搭建有效对接平台
资源对接包括为高校在校生提供优质的实习岗位平台、创业资金平台、创业项目平台、创业指导平台、就业岗位平台、就业辅导平台等,同时也为我市用人单位提供优质高校生输送平台。
为高校生和用人单位及其他社会资源之间搭建有效对接平台,政府相关部门更应该形成联动,通过政府部门保障资源平台上社会资源的丰富性和安全性。建议人社局积极参与到社会的平台搭建中,共同做好大学生就业前站的添砖加瓦工作,提高本市大学生就业率。
民政局应积极参与其中,调动全市千余个社会组织,依靠社会组织为媒体搭建的对接平台提供更多行业实习、就业、创业资源。依靠社会组织进行行业对口的专场招聘会,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另外,通过社会组织专场招聘会,可在大学生人才市场提高社会组织的知名度,彻底打通高校与社会组织之间的人才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