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总期盼着长大,而长大后却又开始留恋童年。是现在过得不好?还是人们习惯对未知充满希冀,对过去充满留恋?
童年或许没有那么快乐
近日南京一名女警到某中学进行了一次问a卷调查,其中一个题目是:等有一天你成为父母,你不会对自己孩子做的一件事或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大部分孩子的答案是"不会只关心孩子的学习",也有一些"你怎么这么没用","不学习别想有钱花"等答案。但最让人感到震撼的答案是"我以后不会有自己的孩子"。那些在我们看来美好的童年,真正的主人公或许并不觉得快乐。
在孩子需要陪伴的时候 家长却在加满购物车
办公室的几位妈妈常常凑到一起交流"育儿经",而内容不是'我今天陪孩子做什么了',而是'我给我家宝宝买的哪个哪个东西怎么样'。互相分享的不是如何与孩子相处,而是网购链接。在孩子最需要陪伴的时候,家长却在拼命加满购物车。过于看重孩子的物质满足而忽视了他们的精神需求。
很多父母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拼命工作努力挣钱,将孩子托付给祖辈人来带。自知对孩子缺少陪伴,则选择物质弥补,为孩子购买他们想要的东西。因为工作等原因没有闲暇时间带孩子一起逛街,而网购正好解决了逛街需要时间的问题。正因如此我们常会发现,儿童节时各大商场、游乐园都挤满了人,父母想要通过节日来恶补"拖欠"的陪伴,想要通过礼物来"填充"自己在孩子童年的缺席。但是父母应该明白,物质的满足永远替代不了陪伴。
陪伴不只是"陪"
陪伴,并不只是看着、照顾,它还包括参与,参与到孩子童年的生活中才是真正的陪伴。有些家长休息时带孩子出去玩,到了游乐场把孩子交给工作人员便自顾自的摆弄起手机,时不时看一眼孩子,拍张照片发个朋友圈。并没有真正关心孩子在玩什么,通过这些游戏获得了什么,也没有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对孩子除了"渴么?累么?"的关心,没有真正了解孩子的活动,关心孩子的想法。
孩子需要的陪伴并不只是物质的满足和生活的照顾,他们还需要父母的了解与参与,渴望与父母一同做些什么。每位父母都曾是个孩子,却在成长中忘了童年里我们最需要什么。我们怀念的那个快乐童年,没有大汽车,没有大房子,也没有大餐,有的却是爸爸的那辆28车,还有那散落一路的欢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