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一堂课打开脑洞,是怎样一种体验?

2017-03-22 阅读:7664 来源:天津红黄蓝亲子园
进入>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美国埃里克森教育研究院Mary教授用中国先贤荀子的一句话 开启了她的绘本课程。在座学员面面相觑,惊异于中美先进教育理念的惊人一致。而一天的分享下来,学员们更纷纷直呼“脑洞大开”、“痛并快乐着”、“原来问 题可以这样提”。在这场埃里克森硕士水平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暑期面授培训里,我们的学员们到底经历了怎样一种颠覆式的学习体验?

学员们与老师激烈的碰撞,交流,融合

“水洒了,谁之过?”

“如果你给小朋友喂水,孩子动了,水洒了。你会责备孩子们乱动吗?”

Mary教授用这样一个场景引领学员们开启了思考之旅——究竟老师的责任是什么?

“Mary老师的例子太形象了,一下子就让我们豁然开朗,老师的责任是要看孩子在哪里,我们去跟随孩子做调整,而不是让孩子跟’我‘走!“学员晓航老师如是感慨。”

一次滑雪引发的血案

故事也能长大?

Mary教授的问题一下子把大家问懵了。

接下来,她声情并茂地讲述了自己小时候向弟弟炫耀滑雪技能,却不慎摔得头破血流,从而留下了一个跟随自己60多年的伤疤的故事。在全场善意的笑声 中,Mary教授以这个故事作为示例让大家不断地继续延展提问,引发了全场对于自己小时候找寻被玻璃片划掉的肉、不小心误吞口香糖会不会死掉等等的回忆与 大讨论。从而使大家领会当故事与我们的生活经验发生联系的时候,故事就开始长大!同样在绘本教学中也要注意“不要把故事留在书本里“,让故事走出来,和孩 子的相关经验发生联系,让绘本真正走进孩子们的脑中、心里。

Mary教授展示引发额头伤疤的血案

“遇到困难?棒极了!”

学员小敏老师表示,乍一听到Mary教授这句话,非常不解。困难不是意味着做不到或者过不去吗?让大家陷入挣扎和痛苦怎么能称得上“棒极了”呢?然 而愈思考愈觉有理,简直想拍案叫绝,“的确如Mary教师所言,小朋友们如果总是遇到熟悉的问题和场景,他压根不需要思考。只有遇到困难,不知道如何做, 或者做不到,才会开始想,开始思考。而只有思考过的事情才会有意义!遇到困难正是能力增长的开端。小朋友们可以通过各种尝试去努力解决问题,而这个尝试的 过程就是学习! ”

“打排球,不打乒乓球!”

Mary教授用两个球类运动,恰如其分地形容了两种教育模式。

传统课堂教学,就像打乒乓球,老师和孩子之间是一对一单向互动。如果一个孩子没接住,则游戏结束。这个孩子的压力会很大,而且其他孩子没有参与和收获。

而打排球呢?则是考验团队的力量和集体的智慧。每个孩子的个体压力会变小,同时孩子们要会倾听彼此,互相学习,共同协作完成任务。就像今天的培训课 堂,老师们把我们分成5个小组,每个任务老师都要求小组讨论后给出解决方案。这个过程就使得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每个人也都需要认真倾听别人 的意见,彼此之间进行碰撞和互补。每个人都从他人那里得到了启发、营养和补给。

“回到之后,我也一定要把我的课堂变成排球运动场,而不是乒乓球场。”学员田密老师眼神坚定,满含憧憬。

“我叫不紧张”

“以前每次参加培训都会很害怕提问环节,怕答错。这一次却一点都紧张。”学员刁羽老师不止一次地进行了类似的表达。

因为正如Mary教授所说,答案没有对错之分。最后的成果是否完美并不重要,思考的过程是最有意义的。Mary教授更关注的是你的思维过程,会针对 你的分析进行点评和补充。我们时时刻刻感受到的是教授对自己思考过程的引导、对自己独立思考的鼓励。所以一天下来,我们听到最多的话就是’Very Good、Great、Fantastic、Wonderful’。感觉自己真的很棒,自信爆棚。这就是Mary教授在开始的时候明确的——教育的目标是 要让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而不是因为挫败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刁羽老师认为这是对自己从事幼儿教学极大的一个启发。她还补充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细节:“这是我观察到的唯一一次,在一个夏日的午后,没有一个学员 犯困的培训。因为大家脑洞大开,沉浸于碰壁——痛苦——讨论——碰撞——摸索解决方案——否定自己——再次寻找出路的痛并快乐着的过程里,顾不上犯困 了。”

兴奋,学员最多的表情

“你也可以不同意我们的看法”

Mary教授在一天的分享中,不断地重复着这样的观点。

Mary教授已经有着超过50年的教龄,是绘本教学领域的专家。但是她不断提醒,“你们有不同意见吗?大家还有什么其他问题吗?有任何不同想法,请随时告诉我们。”

教育不是为了相信权威,得出标准答案,而是为了锻炼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形成批判性思维。这是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比较欠缺的。往往自己在提问时是 带着预设性答案,期待着引导孩子回答出自己想要的方向。把问题抛向A,如果A没有达到到预期,就赶紧再抛给B,不行再抛给C,又进入到传统的乒乓球教学模 式,直到得到一个自己满意的答案。这是我们亟待要转变的教育模式。

学员蔡万莉老师反馈,“今天最大的收获是改变了自己的思维模式。”

“我学会了提问”

“我自认为以前很会讲故事,但是今天的培训让我感受到差距太大了。原来我只停留在故事本身的传授”。Rose老师不断感慨。

Mary教授提到要通过故事和提问搭建孩子们的“探索阶梯”,而提问就分3个层级,第一个层级是——解开封闭理解力的问题,请学生提出与故事要素有 关,如情节、背景等,帮孩子更好地理解、描述故事;第二个阶层是——分析性问题,可以请学生提出推理,比较或其他结构性的分析;第三个阶层是——评估与综 合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高阶思维”,允许参与者做出高度个人化的连结,并以一种独特创新的方式、整合所理解到的东西。

而我们现在很多老师更多的是停留在第一个阶段,让孩子描述和总结故事,老师更习惯用封闭性的问题引导孩子得到一个单一答案。比如大家熟知的‘后羿射 日’的故事,针对第一个层次的问题,如果我们来提问,最容易问的可能是——后羿射下了几个太阳?孩子回答——9个。结束了,没有分析,不需思考。而 Mary老师会问——后羿是怎么射下那些太阳的?这会引发大家的回忆。关于过程一步步的讨论和总结,进而更好的理解这个故事。并且,老师还会延伸到第二个 阶层——分析性问题,如后羿为什么用弓箭射下太阳,而不是用枪?这就需要调动孩子更多的已有储备、经验、分析和思考。到了第三个层级——评价与综合性开放 的问题,则是对孩子主动解决问题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综合提升。

“这些对我们的冲击太大了!“Rose老师再次感慨。

“知之,更要行之”

“一则喜之,一则忧之,”学员倩倩老师总结道,“喜的是中美很多儿童教育理念是一致的,比如对于中美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分析,比如对于儿童能力培养 的要求;而忧的是,虽然我们在意识上已经启蒙,但是实践上如何落实,确实还存有一定差距,需要我们学前教育工作者不断思考,为之努力。”

学员张娜老师的反馈则同样表达了众多学员的心声,“今天我们在理念上受到了颠覆式的冲击,感觉到美式教育理念对开放、自由和对创造力的培养,未来回到,就要不断在实践中去运用,只有真正用了,才能检验自己是否理解了,是否真正学会了。如Mary老师所说,‘知之,更要行之’。”

老师们自发讨论如何在未来知行合一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来自用户自主上传,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

以上是天津红黄蓝亲子园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一堂课打开脑洞,是怎样一种体验?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访问学习资讯新闻专栏。
上一篇:

相关课程

更多>
2020猎学网广告栏
申请课程免费试听名额

课程顾问24小时内联系您

你好

顾问将于24小时内联系您!

确定
在线咨询 微信咨询 立即报名
申请1对1课程顾问咨询服务
×
你好

顾问将于24小时内联系您!

确定
天津猎学网 >天津红黄蓝亲子园 >一堂课打开脑洞,是怎样一种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