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学生从小就喜欢研究地图,但是并没有加入这一类的社团或者拿到什么奖项,单纯只是兴趣爱好,这样的兴趣爱好对她申请美国大学会有帮助么?
痴迷于研究人的面部语言、收集各国硬币、会说5种方言、听力异于常人、喜欢玩拼图游戏……等等,仔细琢磨琢磨,好像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那么一两个奇葩的地方。这些奇葩的兴趣爱好,我们往往认为它们太小以至于“上不了台面”,但是,你知道吗?学生的兴趣爱好越奇葩,招生官记住这些学生的可能性就越大,对他们申请美国大学就越有帮助。因为美国大学希望招收有特性的学生,来增加校园的多样性,在其他硬件都差不多的前提下,如果一个学生各方面都很大众化,参加的活动也是模拟联合国、学生会之类的,另外一个学生却从小就热衷研究地图,那毫无悬念招生办更倾向于招收喜欢研究地图这个独特的申请者了。
我们的学生有不少是通过自己独特的兴趣来加深招生官对他们的印象,进而拿到心仪大学的录取。我有一个学生,最大的兴趣就是研究人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以及背后代表的含义,在文书里他也重点写了这个兴趣如何帮助他去更好的了解人,在他独自出外旅游时又如何让他判断哪些人是值得信任的,最后成功拿到康奈尔大学的录取。还有一个学生,从小就热衷收集各国的硬币并孜孜不倦,她把这个兴趣爱好写入到主文书里去从这点衍生开来,讲到通过研究这些硬币的图案及其背后代表的意义,让她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和历史。最后凭借1900分的SAT,被布兰迪斯大学录取。还有一个学生,家庭成员来自五湖四海,居住的小区里邻居很多都是来自中国不同省份的,耳濡目睹加环境的熏陶之下,学生精通五门地方方言,他对学习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也很有激情,而这个特点帮助学生以1900多的SAT拿到UCLA的录取。
这些案例都在告诉我们,随着申请人数的俱增,独特性在美国大学的申请过程中越来越重要。这些兴趣除了增加学生的独特性之外,还可以向招生官展示学生在其他申请材料里没有体现出来的能力和特点,或者加深了招生官对学生这些能力和特点的印象。有些兴趣可以体现学生的学术能力,比如说喜欢玩魔方或者计算机编程。我之前有个学生就是通过玩魔方,去研究学习“层递法”、“降阶法”再到“CFOP法”。这套公式系统地含有令人望而却步的一百五六十条记忆公式,出于对魔方的特殊的热爱,学生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背记这全套公式,四年的魔方经历加上立体,逻辑的数学能力,让他理解每条公式的运作原理并非难事。 这个兴趣就能很好的体现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学习能力了。而有些兴趣和学术无关,但是也足以让招生官对学生刮目相看。比如一个学生他的兴趣就是打飞靶,写的够精彩,也能帮助他拿到心仪学校的录取。
所以,在准备美国大学的本科申请时,除了好好准备标准化如SAT和托福的考试之外,申请者还可以好好思考一下自己有没有什么独特的兴趣爱好,把自己和千千万万个其他申请者区别开来,比如爬山、钓鱼、集邮、烹饪等等可以帮助招生官更多的了解学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学生的活动列表里写清楚学生投入的程度,让学生在申请材料里显得更立体更特别,进而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