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美术教育方式,使很多人们觉得画得“好”就是画得“像”,似乎只对那些“跟真的一样”视觉艺术作品给予高的评价。当孩子们的画比较抽象,因而显得不那么“像”的时候,我们就开始着急,开始批评孩子的画,斥责或者嘲笑孩子,看不到孩子的长处和闪光点。这对孩子的发展和自信心是很大的摧残。孩子的天赋和灵性渐渐地被消磨掉,孩子的兴趣渐渐地被抹杀,而家长还一无所知。
有位妈妈说:画画,我是最头痛的。小时候上画画课,经常被自己的画弄得灰心丧气。如今更是画不成画,毫无美感可言,指点孩子画画更加没有可能了。
这位妈妈为什么对画画课感到最头痛?是什么样的教育使她“经常被自己的画弄得灰心丧气”,认为自己毫无美感可言?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就是错误的美术教育的结果。我们曾经接受的艺术教育是个误区,它让我们把技法当作美术本身,把“画得像”当作美术好的标准。于是,如果我们不能对着一个东西画得很像,就觉得自己不会画;于是,我们看不懂那些抽象的艺术作品,也没法欣赏孩子们的涂鸦;我们不能像孩子们那样,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更不用提用画笔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了。到了我们的孩子这一代了,同样的问题还在继续。
家长表面上赞美着孩子的画,实际上却觉得孩子的画很乱、很难看。
有位妈妈惊喜地告诉我,她发现她的孩子特别喜欢梵高的画;可她也诚实地告诉我,对于梵高的作品,她除了觉得难看以外,实在没有什么别的感觉。
以上是少儿美术教育指导老师所讲的一些误导方法在生活中很常见,各位家长们,如果想让着急的孩子真正爱上画画,那就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