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不在身边的时候,作为父母的你通过什么途径与孩子交流?打电话无疑是最快捷、最普遍的方式之一,但记者的两位朋友却坚持以传统的写信方式与孩子交流。他们说,写信更会增加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
万先生的女儿在湖北老家读初一,而他却远在广州从事国际贸易工作,整天忙忙碌碌。“我再忙,一个月至少要给女儿写三四封信。”在来广州工作近10年时间里,他从来没有间断过给女儿写信。万先生说:“我每天都在使用电话和网络与客户联系,但很少打电话给女儿,打电话一说就完了,小孩子一下子记不住,我把想说的话写在信纸上就不一样,她会仔细地看,更能体会父母的用心。” 刚开始的时候,万先生在信中主要是嘱咐女儿要好好读书,后来信的内容越写越丰富,除了谈学习,他还向女儿谈为人处事的态度,甚至把自己工作过程中遇到的烦心事和好玩好笑的事也讲给女儿听。万先生每封信都写得工工整整,女儿的回信也写得很认真。
万先生说,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引导,孩子其实在跟着我学。 一次,万先生的女儿不知什么事与看宿舍的老太太大吵了一架,女儿来信说是老太太做得不对。万先生在回信中没有责怪女儿,只是告诉她不管谁对谁错,但小孩子首先应该尊敬老人。后来,他女儿主动向老太太认了错。万先生说,我为女儿主动认错感到高兴。 几年下来,万先生写给女儿的信已几百封,女儿舍不得扔掉一封。万先生说,这些信是我留给女儿的一份宝贵财富,值得她一辈子珍藏。 记者另一位朋友黄先生虽然和儿子住在一起,但他有时也会给儿子写信。他告诉记者说,他总是在比较“敏感”的问题上写信与儿子沟通。黄先生的儿子读初三,学习很紧张,但很喜欢上网玩游戏。黄先生就买了一台电脑放在家里。有一次,黄先生在儿子上网记录里发现了一个黄色网站。黄先生说,他当时很担忧,儿子正处于青春期,引导不好会出问题。但考虑到儿子比较敏感,自尊心强,黄先生没有采取面对面的谈话方式,而是写了一封信放在儿子的枕头上,信中没有责怪儿子,只是围绕这件事谈了自己的看法。
黄先生说,信写完后我当作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了几天,儿子就主动在电脑里装上了屏蔽黄色网站的软件。后来,黄先生也通过写信方式处理了几个与儿子有关的“敏感”问题,结果很顺利。黄先生认为,面对面地交谈孩子的隐私并不好,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尊重,写信也许体现了这一点。 我们不得不承认,写信已越来越远离我们的生活,那种收到远方亲朋来信的喜悦和兴奋已很难再享受得到。
作为父母,我们不妨再拿起笔来,与孩子作一次传统的交流,让父爱母爱不是通过转瞬即逝的电波传递,而是跃然纸上,也许这更能触动孩子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