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说起来,围棋朴素又简单。围棋的棋盘,只有经纬线条;围棋的棋子,也只有黑白两色;就连围棋的下法也很容易—— 两人对坐,分执黑白,在棋盘上一人一手,轮流落子,以占地多者为胜。然而,正是这极其简单、朴素的围棋,却蕴含了无穷无尽的变化以及丰富的相克相生、相维相制的世间哲理。
培养独立性格
“2002年我国首次大规模独生子女人格调查发现,60%以上的城市独生子女学习动机扭曲,80%以上的城市独生子女具有不同程度的攻击性倾向等人格缺陷。
从20世纪开始,独生子女已成为具有世界性的社会现象。美国儿童心理学家G�S霍尔研究认为,独生子女的问题不是由于“独生”造成,而是由于教育造成。独生子女的特点决定于独生环境。如果独生环境使子女受到过分的照顾和保护,就会使儿童缺乏独立性、缺少经验、体弱或营养过剩、偏食、不能适应集体生活、孤独或早熟等”(孙云晓、卜卫:《培养独生子女的健康人格》)。
培养独立意识的方法虽有不少,但对青少年进行围棋教育却是最为简捷、最为有效的。孩子从开始接触围棋起,就必须独立地面对棋盘和棋子,独立地面对各种类型的练习题和各种复杂的局面,独立地面对各式各样的对手和比赛。围棋使孩子真正地离开家长的意识和干预,使孩子真正地完全依靠自己,独立地去做一件事。尤其是围棋比赛,比如地区级的大型比赛或是定、升段赛,气氛紧张而严肃,家长、教练都被拒之门外,孩子开始切身体会到真正的生活全要靠自己去面对。虽然小棋手会受到胜负的磨炼,但围棋教育对孩子独立意识方面的培养,却使其终生受益。
锻炼注意力
社会风气的浮躁,使得一些孩子也变得浮躁起来,连看电视都是手握遥控器一通乱按。奔腾着的河流再干净也无法见底,水只有平静下来,才能清澈见底。人的心情、人的思想像水一样,只有冷静下来思路才会清晰、想的才会深远,记忆才会像在白纸上做画一样清晰可见。
围棋是一种竞技,要分胜负,所以在对局时东张西望、心不在焉的人是要输棋的。学围棋的人都不愿意输棋,所以就不能浮躁,在下棋的过程中就会自觉地克制浮躁。因此可以说,学围棋的过程本身就是锻炼注意力的过程。一盘棋约需200多手,下围棋的人要集中精力较长时间,这样一成为习惯,再进行学习或做其它事情就都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
围棋的最高境界入神,指的就是专心、投入的程度。不管学什么,在学习的时候有没有学进去、入进去,这对人的学习成绩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学围棋可以增加人的定力,其实就是指的增加这种相对静止学习状态的时间。
经受挫折感
顺利和成功是人们所追求的,但人们更多感觉到的却是失败和挫折。“人的强大的心理承受力是从挫折中磨练出来的”(智海:《素质教育面面观》)。心理素质差已成为当代独生子女的通病。实际上,逆境出人才,经过挫折的千锤百炼成长起来的人,更具生存力和竞争力。这也是许多专家提倡挫折教育的原因。然而,众多家长对挫折教育却望而却步,究其因,是怕过分的挫折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
其实,对青少年进行的围棋教育,可以彻底打消这些家长的顾虑,围棋是最好的挫折教育。
从一开始接触围棋,无论是吃子练习还是对局,小棋手就不可避免地进入到胜负世界中,接受胜负的煎熬与考验,既有胜利的欢欣,又有失败的痛苦,而且失败要远远多于胜利。应该说。围棋给孩子带来的挫折,是代价最小的挫折,但是对孩子的锻炼却一点儿都不少。
一个人,最好在孩提时代就锻炼得能够接受失败,否则将无法养成持之以恒的性格。爱迪生为找一根灯丝失败过1000次,索尔克为了找到脊髓灰质炎疫苗,98%的时间都花在不成功实验上。无数的实践证明,失败是成功之母,关键是如何面对失败。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说:“孩子要想成功,必须学会接受失败,感觉痛苦,然后不断努力直至成功来临,每一个过程都不能回避。失败和痛苦感是构成最终成功和喜悦的基本元素”(马丁�塞利格曼:《乐观儿童》)。一个人如果6岁开始学围棋,即使算成3天只下一盘棋,到30岁时也会在胜负世界中奋斗了3000多盘,这种身经百战锻炼出来的心理承受力,是没有接受过围棋教育的人无法与之相比的。围棋教育至少使青少年懂得了这样的道理——不管多么痛苦,都要面对现实;迎着失败努力,胜利就会不远。
养成规则意识
围棋充满着人生哲理,棋手的贪、怯、骄、怠、躁、偏、狭等弱点,均能在棋局中暴露无疑。而棋手的沉着、勇敢、果断、多思、谨慎、不骄、不躁等良好品质,也必然在棋局上充分体现。
从增进道德素质的角度讲,围棋教育不仅能陶冶人的情操,还能培养人的公平和遵守规则的意识。
1999年3月,韩国多家媒体上登载了韩国棋院、韩国全国围棋教室协会联合发表的文章《不景气中的精式教育》,提倡在全国开展围棋教育。自从韩国在曹薰铉1990年夺得应氏杯围棋世界冠军而掀起围棋热以来,韩国的围棋人口已达到1200万,占到了全国人口的1/4以上(《不景气中的精式教育》)。这与我国围棋人口只占城镇人口的1.9%相比,形成了很大的反差。
我国武汉市的一项历时三年“九五”科教规划重点研究课题表明,中小学生学围棋,对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专家指出,一些中小学生成绩不好的原因,根子并非智力因素,而是情绪因素。而围棋作为一项智力竞技“游戏”,对学生各方面的均衡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韩载鸣,国家一级围棋教师,5段棋手,曾任中国围棋协会培训中心培训部主任,现任朝阳区棋牌协会副秘书长、北京快乐围棋培训中心法人代表、《阶梯围棋步步高》全国围棋教师培训班专职讲师。
( 原载:人民日报社主办的《市场报》财富周刊2003年11月29日第7版 )
幼儿上学习班的烦恼
开学了,各种各样的暑期培训班刚刚结束,新学期的兴趣班、学习班又开始招生。笔者的身边,几位妈妈不约而同提出了上学习班的问题,其中三个方面还真具有典型性。一番不要强迫孩子上学习班的讨论之后,一位爸爸犹疑:“你说的对,但是……”那好,不讲大道理,就听听一些过来人怎么说吧。
上学习班不是必须
在一次家长读书会上,幼儿教育专家小巫讲了自己和儿子sam的故事。5岁的sam很喜欢画画,作品数量丰富,妈妈就挑了几张拿到画廊去装裱。画廊的老师傅看到了很惊讶,说sam的画很有神韵,有大师的风范,应该好好培养一下。sam的姥爷听了,就问小巫要不要送sam去培训班。小巫半开玩笑地回答:“sam已经有大师的风范了,毕加索、马蒂斯穷其一生都想画成我儿子那样,我怎么能再把他送到一个小学美术老师那里,让他成为一个不入流的工匠呢?sam喜欢画,那就随便画,我不打算把他朝着美术大师培养,他一不留神成了美术大师,那不是我能控制得了的。”小巫出版的第一和第二本教育专著的名字分别是《让孩子做主》、《给孩子自由》,很好地说明了她的态度。
北京小学副校长李明新女儿今年6岁,他态度相同:“我没有给孩子报学习班,女儿喜欢画,一有时间我就带她出去,尤其是到大自然中去,让她自己去观察体会,让她按自己的喜好去画。很多家长是为了自己的面子,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让孩子学这学那,我非常反对。”
孩子要放弃,怎么办
明明妈因为另一个原因发愁,4岁的女儿前些日子去亲戚家,看到小表姐弹钢琴,非常羡慕,回家后吵着也要买钢琴找老师学习。妈妈当然想让孩子学琴,但是又担心孩子没常性,学上一年半载就要放弃,那时该怎么办呢?
道理很简单,强迫4、5岁的孩子学习一样东西,不仅破坏了孩子的兴趣,还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而且当孩子被迫坐在那里时,又不愿意听讲,很可能开始胡思乱想,造成将来上小学后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李明新遇到了相同的事情,当孩子学了一段时间觉得没兴趣时,就放弃了。李树新没有强迫孩子,放弃就放弃了。小巫的sam喜欢上而后又放弃的是架子鼓,小巫态度豁达,她讲,因为大脑的发育水平,6岁前的孩子这样表现是正常的,当妈妈的要有心理准备,不妨在购买乐器时挑选便宜一点的,如果孩子上小学之后还能坚持,再买好的也不迟。
晾晾妈看到了一个朋友的情况,很受启发。朋友的孩子在4、5岁时学了一段时间的萨克斯,后来没有坚持学。上了小学以后,突然又有兴趣了,向妈妈提出报班接着学。妈妈说,我给你半个学期的时间考虑,不要三分钟热情,如果下学期你还是想学,那么就要坚持下去。结果孩子接受了妈妈的意见,后来坚持了他的音乐学习。晾晾妈总结说:“其实有时孩子虽然放弃了学习,但可能留下了一个契机。家长处理得好,孩子就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那么,什么时候可以要求孩子在学习一样东西时做到坚持呢?小巫认为,人的大脑皮层要到12岁左右才能成熟,那时再要求孩子坚持,才是比较符合客观规律的做法。
办学习班应该懂点儿童心理
小南5岁了,妈妈给她报了一个舞蹈班,是一个著名的歌舞团开办的。小南开始很感兴趣,但是不久,舞蹈班给孩子们做了一个综合测评,得分高的孩子在前排跳舞,得分低的孩子只能分在后排。站在后面,小南感到老师的态度不公正,向妈妈表示不想再去跳舞班了。这个舞蹈班无疑是把自己歌舞团的管理办法复制到了孩子身上,这个机制管理成人可能会激励他们的上进心,但是却破坏了孩子舞蹈学习本身的乐趣。所以办学习班不懂一点儿童心理,还真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
韩载鸣是全国一级围棋教师,拥有多年教授儿童围棋的经验。他说:“我教孩子学围棋,决不仅仅是为了让他们掌握围棋技巧从而提高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实践证明,孩子非智力的因素的成长其实更有意义。例如心理承受能力、遵守规则的意识、与人交往的能力、健康人格的培养等等,这才是学围棋的更大的目的。”他说,既然教儿童,就要注意儿童心理状况,上课时孩子的注意力往往不能超过15分钟,所以他自己在授课时每讲一个知识点,就让孩子放松一下——教一会儿儿歌,或者讲一个和围棋有关的小故事,乃至讲一些著名的成语故事,然后再讲下一个围棋知识点,逐渐增加孩子专注的时间。上课不让孩子死板地听,把围棋知识和孩子能了解的生活常识联系起来,增加趣味性;注意互动,鼓励孩子举手发言,尤其是那些内向、不爱说话的孩子。下围棋会有输有赢,有些孩子心理素质差,输了棋就不高兴,甚至不想学了,他联系家长一起想办法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比如自己和孩子对弈,不露痕迹地故意让孩子吃到一些棋子;在孩子能听到的地方,有意识地向别人夸耀孩子某一步棋走得特别好。他的培训中心就以“快乐围棋”命名,很受孩子们喜欢。
加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