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企业培训市场在专业化道路上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培训理念在改变,培训投入在增加,行动学习、教练技术、绩效改进、在线学习等技术和方法得到广泛应用,教学设计、课程开发、内训师培养也越来越得到重视,培训管理越来越规范,培训专业人才不断涌现。
在过去的十年,我也一直在观察和思考企业培训行业的发展之路。走进过上百家企业,接触过无数的培训管理者,采访过国内外数百位学习专业人士,也策划组织了企业培训市场一系列极具影响的专业会议活动,有幸见证了培训市场的专业快速发展。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到今天,培训部门仍然是处于边缘地带,培训创造的价值还是经常受到质疑。
培训管理者,别再自嗨了
我始终认为,培训行业的专业化程度取决于企业培训管理者的专业度。培训行业混乱无序不在于培训机构的参次不齐,不在于培训师的忽悠,也不是企业不重视培训,最关键的因素是培训管理者的专业化,是否有足够的胜任力影响公司领导,管理培训事务,促进业务发展。
因此,我在过去多年和业内众多有识之士一起,不遗余力地推动培训管理者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宣传报道培训的前沿理念和最佳实践,引进推广先进的学习技术和培训方法,组织各种培训行业的论坛活动,促进培训管理者的学习和交流。
这些年,我们见证了大批培训管理者从入门到专业的成长历程,看到了上千家企业大学挂牌成立,看到了培训行业的欣欣向荣。然而,在专业化进程中,我们又可以观察到培训管理者出现了新的情况,新的问题:
一是迷恋专业,不能自拨。有很多培训管理者对学习技术和方法有一种本能的溺爱,他们追求、专研技术,是技术“发烧友”。当市场流行什么热门技术,就追随什么。钻研技术并不是坏事,然而很多“技术控”在开展培训时,过于追求技术应用层面,掉入专业陷阱,而忽视了培训的本质。
二是过度学习,学而不习。培训管理者往往特别好学,而且拥有学习资源的占有先机。企业各种培训课程可以试听,可以蹭课;频繁参加外部各类论坛活动,下载打包各种学习资料。然而这些学习大部分都跟本职工作关联不大,培训管理者往往都是先占有,却不使用。
三是抱团取暖,相互慰藉。培训管理者在企业内部往往会被业务部门轻视,或多或少都有挫败感。于是我们抱团取暖,在虚拟的网络构建乌托邦世界,大家只介绍自己成功经验,绝口不提挫败经历。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我认为是很多培训管理者的“专业能力”超过了企业发展的承载能力,培训管理者的“自嗨”似乎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很多培训管理者在一家企业的职业周期一般只有3年左右,之后要么跳槽到另一家企业,要么从甲方到乙方从事培训顾问或职业讲师。
影响培训业未来的两大事件
就在我困惑经历过专业化发展的培训行业下一步将走向何方之际,2014年人力资源领域发生了两件足以影响培训业未来发展方向的事件。
一是2014年5月,全球最大的培训行业组织——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ASTD)在其年会上宣布更名为人才发展协会(ATD)。当时我正带领着一个国内培训业代表团参加年会,亲身感受了ASTD更名带来的震撼。ATD首席执行官Tony Bingham对此解释说,在ASTD成立的71年里,培训与发展领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核心内容已经扩展到将人才发展、学习与绩效相关联。现在也是ASTD应对培训发展行业的全球化趋势、多样性、差异化及巨大影响力的特征而进一步部署下一步战略计划的最佳时机了。
二是在2014年8月,一场“人力资源部拆与不拆”的争论,引起了各界对人力资源价值定位的关注。当代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咨询大师拉姆.查兰提出要“分拆人力资源部”,他认为,绝大多数的CHRO不能将HR工作与实际业务需求结合起来,应该将人力资源部门一分为二。一部分可以称之为行政人力资源,主要管理薪酬和福利,向CFO汇报。另一部分称为领导力与组织人力资源,主要关注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直接向CEO汇报。而人力资源管理学界的泰斗戴维尤里奇则认为简单分拆人力资源部并不能解决为业务创造价值的根本挑战。
这两大事件本无直接关联,但放在一起看培训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感受到,培训管理的变革势在必行,ASTD更名给培训管理转型指明发展方向,分拆人力资源部的争论启示培训的价值导向。而这两大事件对我个人的影响更为直接:
一是我于2015年2月从工作了十年的原单位辞职,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藉此希望跳出培训关注人才发展,专注于推动企业培训管理向人才发展转型。我又从广州益策公司受让了“CSTD”商标,并将其英文含义由“Chinese Society for Training&Development”改为:“Chinese Society for Talent Development”,译作中文即:中国人才发展社群,希望能构建一个针对人才发展专业人士的社群平台。
二是我于2015年5月30日在上海举办了的首届CSTD中国企业人才发展论坛,近700名来自全国的顶尖HR聆听“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之父”戴维�尤里奇教授分享人力资源的未来,探讨人力资源如何创造价值。尤里奇教授在论坛上指出,HR应该以由外而内的视角,不断为企业输送人才、文化和领导力。
培训只是手段,发展才是目的
ASTD的更名昭示着培训向人才发展转型的全球趋势,拉姆查兰和戴维尤里奇虽然在是否“分拆人力资源部”方面有争执,但他们一致认为应该强化HR的领导力和组织能力建设职能,而这正是培训部门的主要职能,应该说未来培训部门的职责应该更重,发展空间更大。
可为什么我们的培训管理者的发展之路会越走越窄呢?我们先来看看最近几年国内培训市场的几次关键转型:
一是从培训到学习。这一理念让培训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面授课堂,不再局限于引进外部讲师,实现了“以讲师为中心”向“以学员为中心”的转变,然而这只是顺应学习方式改变的转型,并不涉及培训部门职能和角色的转变。
二是从培训到绩效改进。这一转型使培训的角色定位上有了突破,推动了培训从事务管理向业务伙伴和绩效顾问方向转变。培训的服务对象不应是学员本身,而是业务部门,成为业务伙伴,促进业绩提升。然而,培训能多大程度解决企业关心的绩效问题呢?
三是从培训中心到企业大学。近两年,企业大学在民营企业主导下又呈现新一轮建设热潮,有统计表明国内企业大学已有数千家。企业大学是一种战略工具,能将培训职能提升到战略层面。而在国内,我认为企业大学还是一种现象,也是一个过程。随着企业对培训价值的理性认知,企业大学热潮必将退去。
关于培训的转型升级还有很多其他的提法,这些理念对于提升培训专业度,改进培训效果确实有很大帮助。然而这些理念大都是围绕着“培训”本身,就培训谈培训。戴维尤里奇时常提醒人力资源部门不应该只再关注HR活动本身;不应该关注我们做了什么,而应该关注产出是什么,创造了什么价值。
企业真正需要的不是培训本身,而是需要符合企业发展的人才。需要通过人才发展推动组织发展,实现战略目标。培训只是手段,发展才是目的。真正理解了这层含义,培训管理工作才可能出现破局,才能避免培训的“孤岛效应”。
从培训管理到人才发展的关键点
如何实现从培训管理到人才发展的转型?在最近一年,我考察了十几家快速发展的大中型企业,想结合他们的实践经验和部分专家意见,谈谈个人想法。
一是从组织需求出发规划促进人才发展,转换功能定位。传统的培训管理是针对员工采用各种方式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人才发展是综合运用培训与发展、组织发展和职业发展等手段来提升个人和组织效能。可见,传统的培训管理主要满足员工成长需求,是偏向于执行层面的工作。而人才发展主要从组织需求出发,系统规划人才发展战略。
二是建立和完善组织与人才发展体系,升级部门职责。传统培训部门的职责是根据公司的总体战略建立和完善培训体系,制订、组织、落实企业培训计划;开发内部课程,培养内部讲师等;而人才发展部门应从关注培训行为到关注人才管理体系化,将人才发展与组织效能对接,具体职责是根据组织发展和人才标准建立和完善人才发展体系,促进人才评价与组织诊断,开展人才盘点与继任规划,实施人才培养与学习转化。
三是提升从业者的战略思维和商业意识,升级能力素质。人才发展工作需要从业者理解组织的商业模式及战略目标,评估变革对组织内外可能产生的影响,识别影响组织内学习和绩效的内外部因素;需要系统思考战略决策对组织和人才的需求,促进员工职业发展与组织人才系统匹配。
四是保障人才储备和提升组织效能,提升部门价值。传统的培训部门创造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提升员工素质,改变员工行为,更专业的培训部门还能提供绩效支持;而人才发展部门的价值体现集中在保障人才储备,推动组织变革和提升组织效能。
当今,企业人才争夺战越来越剧烈,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和复杂多变的VUCA环境中,企业更需要加快人才发展和组织能力建设的步伐。传统的培训管理工作已很难满足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期待,推动培训管理向人才发展转型势在必行,而这一转型之路必定任重道远,CSTD愿与有志于推动组织与人才发展的专业人士共同打造一个最具价值的社群平台,让组织学习更有价值,让人才发展更加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