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西非的小伙儿古德小时候一直觉得很奇怪,在尼日尔河畔,每当遇到带着安全帽的黄皮肤工人路过的时候,只要他用发音为“中国”的词和这些修桥的叔叔打招呼,就会得到一大把甜滋滋的糖果。“那感觉非常神奇。”古德感慨道,那时他不明白为什么,只知道“中国很甜”。
“中国”一词是古德从哥哥埃托克那里学来的。那时候,埃托克在中国上大学,每次回来都会讲很多东方的故事。古德听得很入迷。盼望着哥哥回国就成了他那时的心愿,但哥哥每隔一年才能回家,古德想不出原因,只知道“中国很远”。
哥哥不在的时候,聪明的古德会缠着中国的援建工人和在西非义务支教的中国志愿者了解神秘古国文化,仄韵平整的诗歌和意境彰显的山水画让小古德沉浸在唯美的思索中久久不能释怀。他不了解奥妙在哪里,只确定“中国很美”。
中国的文化哲学启迪着古德幼小的心灵,他深信遥远东方的那片广袤的疆域里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古德喜欢水墨山水画,自己也喜欢画画。这种纯美的艺术表现形式让他神往。但在西非,学中国画是可望不可即的事,他梦想能够到中国求学。
初入他乡些许紧张
前年春节,埃托克把古德从西非接到北京一起过节。古德对中国的好奇和喜欢超出了哥哥的想象。他简直不敢相信仅依靠在西非的零碎学习,弟弟居然已经能够用汉语交流,用埃托克的话说就是“匪夷所思”。
古德使哥哥大吃一惊的不仅是他在语言上的天赋,还有他对中国文化知识的了解。更难能可贵的是,古德一直保持着求知的强烈好奇心。埃托克明白,此时站在他面前的古德已经不再是从前那个只知道问他“中国有多大”的小孩子了,19岁的古德已经长成了男子汉,是时候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了。
既然古德几近于狂热地喜爱中国,埃托克打算说服父母让弟弟留下来学习。为了防止弟弟身处异国他乡水土不服,在把想法和父母全盘托出之前,埃托克想让古德先在中国生活一段时间,观察他是否能融入这里的生活。
埃托克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尽管之前从援建工人和中国志愿者那里了解过一些中国文化,但是,真正零距离踏上这片热土的时候,古德还是有些许紧张。走在街上,他会故意躲避来往的人群,在公交站台不知道该坐哪路车时也不敢问路,就连买水果时他也是把钱给了小贩拿上水果转头就走,不理会小贩找给他的零钱。
古德知道中国人热情好客,这一点从以前在尼日尔河建大桥的中国叔叔那里就能感受得到。但是刚来到这个国度,古德确实有一段时间莫名地紧张。好在哥哥埃托克宽慰他,再加上在中国到处看到的都是微笑的脸庞和热情的双手,古德爱笑了,也爱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