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析乐谱的过程中,演奏者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部作品中同样的乐段却在强弱、重音记号甚至织体上有所不同(例如,在一首奏鸣曲中,同样的素材在呈示部和再现部会以不同的形态出现)。如果演奏家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而不是不假思索地按下琴键,他就需要回答这样一些问题:这种不同是不是应视为刻意且有意淫的不同,或许在演奏时需要特别加强?又或者是作曲家的疏忽而应该被忽略?在一首巴赫的乐曲中,许多相同类型的小节中,演奏连线只出现在一个小节中,那么这个小节是否应该弹的与众不同?还是这个连线表示所有其余的片段均应以同样的方法弹奏?在室内乐作品中,南宁钢琴培训认为如果小提琴乐句中出现了表示连奏的连线,而钢琴部分中同样的乐句却没有出现连线,那么这样的差异是应该加以纠正还是要保留?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将迫使我们更仔细、更用心地对待乐曲,思量乐曲风格上的特征、演奏惯例以及创作环境。通常情况下,我们无法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
尽管正确的音符、节奏和力度很重要,但其本身并非最终目标。它们只是进行创造性演奏的基础,真正的演绎只有在一切基础都已建立起来之后才开始。有三个问题掌控着高水平的钢琴演奏状态,钢琴家应该不断让自己来回答:
1.“我想让它听起来像什么?”这个问题所涵盖的范围是:从这首曲子的全部或部分的特征,到钢琴家所需的那种最适合平衡声部的特殊音响。
2.“这种声音是我想要的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钢琴家必须仔细倾听自己的演奏
3.“如果不是我想要的,我应该怎么做才能得到我所想要的声音?”演奏家必须做出决断,通过哪些现实的解决方法才能够完成这项工作。
《南宁钢琴培训解读练琴下》这篇文章由提供:拥有全国10万家培训机构,您要的培训这里都有,找培训,上,咨询电话:400-011-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