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青岛初中一对一数学补习中九年级同学基本结束了第一轮复习,经历了模拟考试,将全面开始第二轮复习。如果说第一轮复习的重点是巩固基础知识,由老师引导将初中三年数学的全部知识回顾一遍;那么第二轮数学复习时,更要发挥同学的学习自主性,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复习策略,青岛初中一对一数学补习突击重点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争取更上一层楼。
一、青岛初中一对一数学补习要根据模拟考试找准定位
根据一模成绩初步分为三类同学:100分以下、100分到110分之间、110分到120分之间。
100分以下的同学,急需夯实基础,切忌走马观花,好高骛远。中考试题中属于平时学习常见的“双基”类型题约占60%左右,要在这部分试题上保证得分,就必须结合教材,系统复习,对必须掌握的内容要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在此我建议通过策略性的鼓励,要求学生一定要配合老师进行复习,积极主动,不要另行一套;其次,复习时应配备适量的练习,习题的难度要加以控制,以中、低档为主,另外,对于你觉得较难的题,或者易错的题,应养成做标记的好习惯,做到记忆——消化——再记忆。复习宗旨是在第一阶段复习的基础上延伸和提高,此类同学应侧重提高自己的数学应用能力,真正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活学活用。
第二类同学的复习策略我建议应该是抓两头促中间,针对热点,抓住弱点,开展难点知识专项复习。对本阶段的的模拟卷不要机械式的一整套一整套地做,而是要有选择的做,建议分阶段做一小套专项训练试卷,对错误的情况作好记录,同时控制解题时间,确保“既好又快”。可以根据历年中考试卷命题的特点,精心选择一些新颖的、有代表性的题型进行专题训练,就中考试卷的结构和考点特点编制专题。在解综合题时可以先跟着老师走,弄清解题基本策略。至少要做出综合题的第一第二小题。首尾得分提高,中间部分的得分也相应地会有所提高。
对于模拟考110分以上的同学,做题要立足一个“透”字。要以题代知识,每一题不要蜻蜓点水式过一下,要会举一反三,一题多解,一解多题。
二、注重考试动向,防止复习偏差
在第二轮复习中,通过知识专题和方法专题的复习,总结提炼并建构起数学思想方法系统,使解题策略与方法明确化、系统化。但在教学过程中,正确的观念和教学行为之间往往存在一些偏差,这些偏差如得不到及时纠正,将会影响学生数学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偏差一:强调专题,淡化“双基”
如果说第一轮复习主要以纵向为主、顺序复习的话,那么第二轮复习就是以横向为主、深化提高了。专题的选取可包括:第一轮复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弱点;教材体系中的重点;近几年中考试题的热点;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系统介绍;解题应试技巧;综合专题,联系实际数学问题的对策,综合题的破解战术等。
很多老师认为第二轮师是复习数学思想,提升能力,而忽视基础知识的巩固、提高,要知道基础知识是数学能力的基矗应该说,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概念的理解只停留在表层,其内涵是什么、适用范围是什么、怎样表达,举例说明,等等往往做不到。而一道数学题是由多个知识点组合而成的,其中有一个知识点出了偏差都可能导致“满盘皆输”。因而再第二轮复习时应注意加强“双基”题型的训练,不要急于求成,好高鹜远,抓了高深的,丢了基本的。
偏差二:强调技巧,忽视通法
第一轮复习称为“知识篇”,目标是基础能力过关;第二轮复习称为“方法篇”,目标是综合能力突破。在第二轮复习中,教师主要以方法、技巧为主线,主要研究数学思想方法,不再重视知识结构的先后顺序,而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有些教师以为强调某些技巧,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记忆,而忽略了一些处理这类问题的通性通发。而近几年中考数学试题坚持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的命题方向,强调“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
偏差三:关注创新,冷落课本
为了推动中学数学教学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每年的中考数学试题都会出现一些经过精心设计和包装的背景、形式等都很新颖的创新试题。为此,非常有必要在考前尤其是在第二轮复习中让学生见识必要的新题型。于是,相当一部分教师就采劝以题为纲”的教学策略,恨不得把全国各地的中考冲刺试卷中所谓的新题都拿来让学生做一遍,将本来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堂教学掩埋在试题的汪洋大海之中,毫无兴趣和效率而言。
国家考试中心任子朝老师曾经说过:“不能借口能力考察和理论联系实际而弱化、淡化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尽管复习时间很紧,我们仍然要注意回归课本。只有吃透课本上的例题、习题,才能全面、系统的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构建数学的知识网络,以不变应万变。在对中考试卷进行分析时,不难发现许多题目都能在课本上找到“影子”,不少题目就是课本原题的变形、改造及综合。回归课本,不是要强记题型、死背结论,而是要抓纲悟本,对着课本目录回忆和梳理知识,把重点放在掌握例题涵盖的知识及解题方法上,选择一些针对性及强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复习才有实效。尽管每年会出现一些题型新颖的题目,但都是课本上的通性通发。只有加强对这些习题的复习、研究,才能提高学生对“双基”的灵活运用。同时在复习中必须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不要好高鹜远,要在毫不犹豫地删除复习材料中的偏题、难题、怪题的同时,充分以课本中的例题、习题为素材,通过变性、引申、发散等方式形成典型的例题,提炼通性通发,帮助学生对基础知识能融会贯通,基本技能和思想方法得到充分的训练和培养。
偏差四:只重思路,忽视算理
运算能力使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它不仅包括数的运算,还包括式的运算,对考生运算能力的考查主要是以含字母的式的运算为主,同时要兼顾对算理和逻辑推理的考查。合理选择运算途径不仅是运算速度的需要,也是运算准确性的保证,运算的步骤越多,越繁琐,出错的可能性也会越大。因此,合理选择运算途径是提高运算能力的关键,灵活地运用公式、法则和有关的运算律,尤其是数学思想方法,可以简化运算,提高速度。所以运算能力的考查包括了对思维能力的要求以及对思维品质的考查。
在第二轮复习中,很多教师为了加大课堂容量,往往只注重是分析试题的思路,却忽视了其中的算理和对运算途径的优化,对学生么们而言,同样正确结果的背后,运算量可能有天壤之别!如果对待运算都用“课后去解”的方式,学生的算理又如何去培养?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该引导学生根据条件,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合理选择运算方法,以提高运算效率,减少运算量,提高准确率。
偏差五:只重结果,忽视规范
规范的答案是中考取胜的必要条件。在复习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养成书写规范、表达准确的良好习惯。答卷中力求步步准确,尽量一次成功。在复习中要养成做完题后认真检查的习惯等等。
“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细心赢得先机,严谨走向成功”,在复习中,一方面学生要养成规范的答题习惯,另一方面老师也要像对待中考题那样,一丝不苟地批改好学生做的每一道题;在讲题时,要规范地板书,做出表率,规范学生。
偏差六:只重教法,忽视考法
以解决问题为例,反思是否采取以下的策略:全面地分析题意,看清题目的已知和未知条件,特别要注意发现隐含条件;仔细分析题意,将问题的条件与解决的目标进行对比分析,逐一与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必要是运用数形结合,帮助理解;深入地理解题意,找出解题的关键,凭直觉判断解题思路,并选择最优的思路;在直觉地判断优先思考的思路之后,充分利用已知条件进行顺向推理,防止没有充分利用已知条件及隐含条件下匆忙做题;遇到困难时不要灰心,要思考还有哪些条件没有用上,应如何使用这些已知条件,必要时采取最特殊的情况或状态,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在将方法或思路迁移到较一般的情况中,最后再到一般性的问题中。总之,要掌握常见的解答策略,即:审题要慢、解答要快、先易后难、、先熟后生,防止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要记装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被扣分”,难题可以缺步解答,也可以跳步解答,但不可不答。
更多最新动态请登录:jingjia.houxue/qingdao/bo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