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青岛中考语文培训一对一【青岛博思教育】

2017-07-25 阅读:39 来源:青岛博思教育
进入>

青岛博思教育是青岛最大的一对一辅导机构。是青岛中考语文培训一对一的首选品牌。青岛博思教育语文辅导实行8对1团队辅导。聘请语文专家进行授课。重点教授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读懂主旨

1.快速把握作品中的主要人物。考生要明白,作者着力刻画主要人物的目的,往往是在这人物身上体现出自己的思想倾向,而这思想倾向往往就是作品的中心思想。如2006年上海市中考记叙文《孩子和书》,主要人物是“女店主”。把握住主要人物的各种不同的描写,才能体现出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感情或精神品质。要注意的是,并非笔墨多的人物就一定是主要人物。有时作者从侧面描写来烘托、勾勒主要人物的形象,如课文《我的叔叔于勒》中,主要人物不是于勒叔叔,而是菲利浦夫妇,因为文章揭示的主题是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2.快速把握情节。所谓情节,“就是表现人物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抓住了主要情节,就把握住了文章主要的内容。如《孩子和书》中以人物的思想感情为线索,由“热情招呼不买书的顾客”→向顾客推荐合适的书→帮助陷入困境的少年→诗人留言示谢→卖书给孩子们。系列的情节构成事件,刻画了“女店主”的形象与品质,表达了文章的主题。

3.快速概括文章内容。能否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考生在浏览阅读材料后,要学会能以最简洁的语句反映出这个材料主要叙述的内容,这样就会对选文有一个正确的总体印象,以利主题的把握。其方法是“谁在怎样的情况下做了什么”。如《孩子和书》,主要讲的是“一个曾经陷入困境的孩子成为诗人后向当年救过他的女店主感恩”的内容。考生把握了文章内容后,对完成其他题目会有所帮助。如该文的第17、18题即是。

读懂题意

读懂了阅读材料后,考生还须读懂题目的意思。它问的是什么?从什么角度提问的?题目里蕴藏着哪些考点?读懂了题意,才能正确答题。

1、审读题干的语言。中考试卷命题者可谓呕心沥血设计题目,所以题干语是明确的,科学的。考生做题首先要读懂题干语。下面我们来看《孩子和书》第16题:“……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她的‘善良、真诚’在全文中的表现:(1)热情招呼不买书的顾客;(2)_____;(3)______;(4)_____”。让我们来理清题干语的内容:A.“全文”意思是提醒考生根据全文来考虑;B.“表现”意思要具体回答文中相关具体的内容,不能笼统或抽象的答题。C.题目要求回答三个表现,那一定是全文中最为典型的三处;D.题目中出现的第1个答案是为考生提供了回答问题的角度与基本样式,是示范答案,帮助考生从内容和形式上理解和答题。所以审读题干的语言,就是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

2、关注题目的考点。中考记叙文阅读考题仅5—6题,涵盖面却很大,考查知识和能力,既有一定的适度,又讲究梯度。因此,考生如果基础知识扎实,熟悉考点,那么在考试时就会从题目中看懂考点,根据题目要求准确答题。如《孩子和书》第17题,“……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说说理由”,这道题目,既考了比较,又考了省略号的作用,还考了人物的思想品质。考生如不熟悉中考语文考点,何以回答?

3.留心分值的设置。2006年上海市中考语文总分值为150分,在题量不变的要求下,命题者势必提高各题分值,所以注意分值也不失为一个答题的方法。从今年中考记叙文《孩子和书》的第18题来看,命题者设下一个陷阱:“联系全文,第15段中‘她心里很高兴,也很欣慰’的原因是_____”(6分)。不少考生在这题上失了3分,原因是答题纸上只留了一个空格,考生误以为只有一个答题点。其实关注分值,我们就不难发现,该题一空6分,肯定隐含至少两方面内容,否则该题分值高得离谱了。考生要学会善于识破试题中的干扰素。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来自用户自主上传,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

以上是青岛博思教育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青岛中考语文培训一对一【青岛博思教育】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访问学习资讯新闻专栏。

相关课程

更多>
2020猎学网广告栏
申请课程免费试听名额

课程顾问24小时内联系您

你好

顾问将于24小时内联系您!

确定
在线咨询 微信咨询 立即报名
申请1对1课程顾问咨询服务
×
你好

顾问将于24小时内联系您!

确定
青岛猎学网 >青岛博思教育 >青岛中考语文培训一对一【青岛博思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