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匿在英国乡村,周围是一望无际的绿地,校舍如唐顿庄园般充满古老韵味,国家公园就是学校操抄…英国有大约500所私立寄宿学校,它们宛若世外桃源,可以招收任何国籍的学生。近年来,随着中国低龄留学潮升温,去英国读高中,成为中国家长的又一热门选择。近日,记者前往英国实地探访了七所私立寄宿中学。其中一位校长这样评价英国的中学教育:“我们既培养专才,又培养全人。”
每个上学日的清晨,从宿舍通往教学楼的一条小径上,哈罗公学(HarrowSchool)的男生必须佩戴绑有深蓝色丝带的硬草帽,见到老师后需脱帽行礼。时不时你会发现草帽底下,是一张张黑眼睛、黄皮肤的亚洲脸!
据英国私立学校协会统计,目前英国私立学校的海外学生有两大群体:欧洲学生占38%,中国大陆和香港学生占37.2%。截至2014年1月,在英国私立中学就读的中国大陆学生总计4381人。自2007年起,每年递增数百人。
“到法国寻找香醇美酒,到意大利观赏名胜古迹,而来英国,就是要给孩子好的教育。”胡润百富榜创始人胡润(RupertHoogewerf)指出。这位伊顿公学校友说,许多中国富人都相当青睐英国私立学校,希望送子女过去寄宿学习。
位于马恩岛的威廉国王学校校长马钉汉弗瑞斯(MartinHumphreys)告诉《外滩画报》,尽管英国只有7%的学生选择私立学校,但每年牛津剑桥录取的新生50%来自私校;全英80%以上的重要职位都由私校毕业生担任。查尔斯王储和他的两个儿子、首相卡梅伦、前首相布莱尔、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以及众多演艺明星、作家都毕业于私校。汉弗瑞斯校长本人也毕业于剑桥大学取得硕士学位。
2012年伦敦奥运会,38%获得奖牌的英国运动员都毕业于私立中学。
英国私立学校又称“独立学校”。相比公立学校,它们往往有更好的师资,更强调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学习,也更加看重学生的自身修养。从历史上来看,以伊顿公学为首的“九公学”不仅出过几十位首相,也是皇家子弟的必眩伊顿、哈罗等名校,更被视为牛津和剑桥的预科班。
根据记者了解,去英国私立寄宿学校读书价格不菲。每年费用。置装费也不便宜,一套“伊顿生”的行头,包括黑色燕尾服、白色衬衫、圆领口、黑色马甲、长裤和皮鞋,售价为700英镑。
注重特长
“申请英国‘牛剑’,更看重专长。”今年刚从英国寄宿中学毕业的美国大学倡导的“通识教育”。所以,在英国中学读书的后两年,学生需要明确自己未来的专业方向,并朝这个方向学精、学深、学透,才可能被知名大学录龋
目前,大部分英国中学的12和13年级(相当于中国高二和高三)提供A-Level课程。学生花两年时间,仅需学四门课程。这样“少而精”的课程设置,目的是让学生把所学的四门科目变成“强项学科”,为大学学习打好基矗
而在英国私立中学的10和11年级提供GCSE课程,英语、数学和科学课为必修课目,外加四门选修课。以基督公学(Christ’sHospitalSchool)为例,学校提供四五十门选修课,学生可以选择中文、拉丁文、古希腊文、西班牙文、德文等语言类课程,以及大量艺术和体育课程。
16岁的香港女生Chelsea目前就读该校11年级,她选修的是音乐、戏剧、工业设计和体育。
尽管名义上是“选修课”,其实每门课学起来一点也不轻松。Chelsea选择的体育课,需要在两年时间内掌握四门技能:竞技类运动、球类运动、救生技能训练和裁判训练各一项,她选的分别是游泳、女子篮球、水上救援以及羽毛球裁判,这样一来,她每年都要从事大量的运动。
她介绍说,自己从4岁开始游泳,一直很珍惜这个特长,未来两年A-Level课程也会选择“体育”;“到时候,体育的重要性,和其他三门主课是一样的。”
香港男孩Crispin从3岁开始学钢琴。在基督公学就读10年级的他,选择了音乐、中文和地理。尽管只有15岁,他已经决定把音乐当作一项特长来发展。
基督公学曾被英国国家电台古典音乐频道评为“全英好的非专业音乐学校之一。唯能与之媲美的只有伊顿公学”。
“培养学生的音乐才能,是教育的一部分。它不仅培养一个人的性格气质,还可以帮助学生培育长久的兴趣。”学校音乐主管蒂姆·卡拉汉(TimCallaghan)告诉记者。当时他正在学校教堂——全欧洲中学内大的木顶教堂中,指导四位学生提琴手练习柴可夫斯基的一首曲目。
这位已在学校任教19年的音乐主管毕业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曾任职伦敦芭蕾舞团。
基督公学的音乐资源,可以用“星光熠熠”来形容。8名全职音乐教师,40位专业音乐家顾问,他们大多住在伦敦,每周来校1至2次上指导课。全校每年开设600个个人乐器班,150位学生在校参加管弦乐队,170个学生学习钢琴。学校还为9至12年级学生设置音乐奖学金,无论是学风琴还是唱歌,只要成绩拔尖就可以申请。与专业音乐学校的不同之处在于,基督公学会帮助许多零起点的学生学习乐器演奏。
根据蒂姆介绍,学校每年都有学生考入皇家音乐学院等专业艺术院校。尽管“半路出家”,艺术造诣却丝毫不输从专业艺校出来的艺术生。
宿舍文化与“全人教育”
和美国大部分私立寄宿学校的“周寄宿制”不同,英国大部分私立寄宿中学,特别是温彻斯特公学、伊顿公学、哈罗公学等均为“整学期寄宿”。无论是英国学生还是国际生,学生每隔三周才能回家一次,其余周末一律住校。
它们的宿舍打破了年级的界限,13至18岁的学生混祝学生以宿舍为单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学院文化。记者发现,这些私立寄宿学校的每栋宿舍楼内都有一到两个客厅,里面有电视、钢琴、图书等休闲娱乐设施,是非常好的社交场所。学生可以在这里结交伙伴,发展朋友圈子。
哈罗公学共有14栋三至四层的宿舍楼,遍布整个哈罗镇,除了校长之家,其他宿舍分别住着56到72名学生。
“每栋宿舍的文化都和它的舍监有关。比如我的舍监采用‘散养’,学生比较自由张扬,而隔壁宿舍舍监比较严肃,有些工作狂,学生整体气质就比较内敛。”曾在哈罗公学就读的王同学告诉记者。
英国的“舍监”(HouseMaster)与美国寄宿中学的“宿舍家长”(DormParent)不太一样,后者主要负责照顾学生的生活起居,而英国寄宿学校配有专门的生活老师和助理,舍监扮演班主任和家长的双重角色,一旦学生受伤生并学习状态不好或有心事,都属于舍监的工作范畴。
在不少寄宿中学里,舍监的行政地位和副校长平级。在哈罗或伊顿等知名公学做舍监,更是一种荣誉象征,标志着一个教师有很高的专业水平。
基督公学副校长汤姆·劳森(TomLawson)曾担任过温彻斯特公学的舍监,本身又是学术精英,拥有牛津大学的政治、哲学和经济学硕士学位。
37岁的汤姆告诉记者,帮助孩子们发掘潜力、找到特长,是舍监成就感的来源:“我们的目标不只是培养一群学术能力超群的人,而是培养‘全人’。”
当然,在名校当舍监门槛很高。首先,年龄不能太小,否则可能经验不足,也不能太大,否则容易产生代沟;通常,舍监也是教师,需要在学校教至少两门科目的课。汤姆从1998年就开始教授人文学科及经济学。光会教书还不行,舍监还要懂得和学生玩在一块儿,帮助组建学生社团,汤姆就曾兼任过橄榄球和板球教练。
知名华裔马术运动员华天毕业于伊顿公学近20年来的一次。
不过,普尔也坦言:“我的引导并不总是成功。有些孩子找不到自己的潜力所在。而这些,是中国家长无暇顾及的。”
中国的英国私校热
英国公学被称为“教育的活化石”。诞生于1382年的温彻斯特公学是英国一所公学,开创了英国公学教育的历史。“公学”的含义是指面向所有公众,而不是只面向教会的宗教学校,另一个含义是区别于当时请家庭教师的私人教育模式。在1612年前创建、人称“贵族摇篮”的九大公学中,以伊顿公学、哈罗公学、温切斯特三家的声名最为显赫。今天的英国公学体系,已从最初的九所发展到1986年注册的500多所。
作为典型的精英教育,公学的规模几乎都很校哈罗公学只有800名左右的学生,伊顿公学也不过1313人。近年来,曾经高高在上的英国公学,出现越来越多亚洲学生的身影。其中,最积极的来自中国。他们大多来自香港,或者拥有多元化成长背景的大陆人。
哈罗公学前校长伯纳比·列侬分析说,移民家长往往比本地家长更看重英国的私立教育。外国家长都希望子女能进英国大学,比如牛津、剑桥这样的世界名校,而进入私立学校,在他们看来,是一条比较靠谱的“捷径”。
另外,海外家长更欣赏私校的教育制度。列侬指出,私校毕业生在英国的律师、医药、法官等行业都占压倒多数,表演、体育和音乐也是他们的特长。近年来,私校毕业生甚至在自主创业方面也占优势。
一位将两个儿子送去英国读公学的中国母亲告诉记者,英国公学的魅力不仅在于把孩子培养成“谦谦君子”,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一种社会责任感;“荣誉越大,责任感就越大”。
尽管越来越多中国学生涌入英国公学,但在英国本土,私立学校的教学制度却被不少人诟玻前罗丁女校校长弗朗西斯·金女士曾表示,学校目前仍是单性别教育,但国内的趋势和诉求是走向男女合校。
咨询
课程信息:houxue/xuexiao/53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