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沈阳象棋的发展

2017-07-22 阅读:34 来源:沈阳棋牌院国际象棋培训学校
进入>

历代发展

沈阳象棋的发展

三国时期,象棋的形制不断地变化,并已和印度有了传播关系。至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朝代,武帝(公元561~578年在位)制《象经》,王褒写《象戏·序》,庚信写《象戏经赋》,标志着象棋形制第二次大改革的完成。

隋唐时期,象棋活动稳步开展,史籍上屡见记载,其中最重要的是《士礼居丛书》载《梁公九谏》中对武则天梦中下象棋频国天女的记叙和牛僧孺《玄怪录》中关于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岑顺梦见象棋的一段故事。

唐代的象棋形制,和早期的国际象棋颇多相似之处。当时象棋的流行情况,从诗文传奇中诸多记载中,都可略见一斑。而象棋谱《樗薄象戏格》三卷则可能是唐代的著作。唐代,象棋在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有“将、马、车、卒”4个兵种,由黑白相间的64个方格组成。后来又参照我国的围棋,把64个方格变为90个点。

宋代,中国象棋基本定型,除了因火药的发明增加了“炮”之外,还增加了“士”、“象”。即在使用带有九宫的棋盘基础上,吸收和借鉴其他棋类的棋子种类并将其中三个兵升级成一个士及两个炮,以符合当时人的趣味。另外宋晁无咎的“广象棋”有棋子32个,与现代象棋棋子总数相同,但是不知道棋盘上有没有河界。宋、元期间的《事林广记》刊载了两局象棋的全盘着法。宋代是象棋广泛流行,形制大变革的时代。北宋时期,先后有司马光的《七国象戏》,尹洙的《象戏格》、《棋势》,晁补之的《广象戏图》等著术问世,民间还流行“大象戏”。[4]

明代,可能为了下棋和记忆的方便,才将一方面的“将”改为“帅”。另外明、清时期,棋书出版较多,尤以明代徐芝的《适情雅趣》、明末清初朱晋桢的《橘中秘》、清代王再越的《梅花泉》和张乔栋的《竹香斋象戏谱》更为著名。

咨询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来自用户自主上传,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

以上是沈阳棋牌院国际象棋培训学校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沈阳象棋的发展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访问学习资讯新闻专栏。
下一篇: 象棋规则

相关课程

更多>
2020猎学网广告栏
申请课程免费试听名额

课程顾问24小时内联系您

你好

顾问将于24小时内联系您!

确定
在线咨询 微信咨询 立即报名
申请1对1课程顾问咨询服务
×
你好

顾问将于24小时内联系您!

确定
沈阳猎学网 >沈阳棋牌院国际象棋培训学校 >沈阳象棋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