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答疑解惑:考试时为什么“会而不对”?

2017-07-21 阅读:163 来源:冠亚优学家教
进入>

很多学生在考试之后“懊恼不已”,因为很多本应该会做的题目却没有拿到一定的分数,这就是大家常说的“会而不对”的现象。粗略统计,每年高考中考生因为“会而不对”造成的失分达30分之多。“一分一操潮写照来讲,很多学生因为这样情况直接影响未来走向。那么造成考试“会而不对”的原因有哪些?如果要有避免可能的话又怎样去做?

考试时“会而不对”的原因剖析:

1.考生对一些简单类题目认知不足。比如说2013年北京高考难度降低,一些平时成绩优秀的考生考得一般,甚至有的成绩不理想。为什么试卷简单了反而考不好?之前借用马云的一句话“见过捕龙虾富的,没有见过捕鲸鱼富的”,这句话是对这个问题很好的描述,由于一些学生对“龙虾”题目轻视,觉得自己应该没有问题,平时狠抓高难度的题,或者平时轻视一些简单的题目。

2.对题目似懂非懂很难驾驭。这样的考生很多,特别是一些考生觉得自己的聪明程度还可以,只是学习没有尽力的那些,所谓没有尽力,衡量的指标就是传统的经典题或者说一些常见题没有训练到位,这样在考试中,很多看上去是简单的、传统的、常见的题目自己却没有做对,在考试之后觉得能做出来,其实考试有时间限制的,你在考试规定内的时间做出来才行,归纳起来,还是训练不足造成的。

3.心理压力大造成“会而不对”的现象。一些考生背负着很大的心理压力考试,特别是在考试中想证明自己,并且失败不起的那些考生,例如说很多考生觉得一模考试特别重要,一模考不好,会直接影响报志愿,结果考试的时候心理压力很大,考试各科成绩全线崩溃。不管是简单题还是难题,短时时间内因为心理压力大,很难把握好。

4.考试时间掌控差,打乱答题节奏。“时间就是生命”很多考生想为后面的题目预留足够的时间,一上来就提升答题速度,速度上来了,正确率却下去了,加上刚开考的时候状态不是最佳,所以极容易出错。一些简单的题目也被做错,还有的考生在部分题目上花费的时间太多打乱了整个答题节奏,节奏乱了,很多简单的题目没有答好,直接导致“会而不对”的现象。

5.依靠死记硬背,不理解知识点。特别是文科学生觉得自己平时背了很多,结果到考场上,一时间觉得头脑一片空白,甚至什么都记不起来,或者记得东西用不上,考试之后,静下来仔细想想,觉得考试中那些题目不难,稍微用心就能做好,可是现在想到已经无济于事了。

6.考生的阅读能力不强审题时出现偏差。很多考生一直想避免这个问题,可是每次考试之后,都有一些考生觉得“粗心大意”已经成为习惯,不好改变了,其实多数考生的“粗心大意”是由阅读能力决定的,由于阅读能力不强,不能有效的提取信息,所以一些考生看错题。

7.表达能力不强导致的失分。很多考生表达不全面,解题步骤不合理直接导致失分。

冠亚优学建议:考生可以先根据这篇文章对应自己的情况,对于已经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

更多介绍:houxue/xuexiao/129499/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来自用户自主上传,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

以上是冠亚优学家教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答疑解惑:考试时为什么“会而不对”?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访问学习资讯新闻专栏。

相关课程

更多>
2020猎学网广告栏
申请课程免费试听名额

课程顾问24小时内联系您

你好

顾问将于24小时内联系您!

确定
在线咨询 微信咨询 立即报名
申请1对1课程顾问咨询服务
×
你好

顾问将于24小时内联系您!

确定
沈阳猎学网 >冠亚优学家教 >答疑解惑:考试时为什么“会而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