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老人难以适应退休生活,农村老人担心老无所依
“近年来,来咨询心理问题的老年人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市区内。”据协会副秘书长韩增英介绍,由于人们对老年人心理越来越重视,一些农村的老年人也会在子女的劝导和陪同下前来咨询。而城市和农村的老年人,出现心理问题往往有很大差异。
城区老年人,由于多为上班族,在退休后往往会感觉无所事事,产生失落感,再加上体力、脑力劳动减少以及衰老后需要的睡眠时间降低,往往会出现空虚、烦躁、抑郁等心理疾病,这种无法适应角色的现象我们称其为“退休适应不良”。
农村老人的心理问题,则多受家庭经济状况影响。这种情况在农村普通家庭中最常见,随着年龄的增加,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的老人自身收入明显降低,而积蓄又多用于子女身上,自己的存款往往所剩无几,此时多数老人为了不给孩子增加负担,会选择透支身体务农,这导致身体老化加重,并产生各种身体疾病,从而再次增加其心理压力。此外农村老人产生心理问题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多数农村老人担心自己老无所养、老无所依。
想心事、空虚、怕病,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同样微妙
老年人心理问题的共通点也有很多。失眠导致的心理障碍在老年人中最为频繁,这种失眠往往有两种状况:“睡不着”或“睡得少”。据心理咨询师介绍,前者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入睡前思考的问题过多造成。睡眠质量的下降,往往会导致精神萎靡和情绪的不稳定,致使做事效率下降或容易与家人产生矛盾;而后者则是正常现象,但许多老年人会认为睡眠少是不健康的表现,从而产生顾虑。对于此,心理咨询师表示,睡眠的好坏并不是按睡眠时间长短计算的,只要醒后发觉精神充沛,体力充足就没有问题,所以无需过多焦虑。
而随着年龄增长,不少老人开始面临丧偶问题。丧偶后,不少老人会长时间处于情绪低落状态,对于故人的思念以及亲人逝去后的空虚、寂寞等情绪往往会使老人生活状态紊乱,出现“茶不思,饭不想,夜不能寐”等状况,从而导致身体技能的迅速衰退。这种状况,在孤寡、空巢老人中出现最多。
另外,“怕脖也是老年人常有的心理状态。往往一场小小的感冒、发烧都会使老年人产生巨大的恐惧感,这种心理往往会让病情表象扩大化,从而引起全家人的重视和恐慌。对此,心理咨询师建议老年人定期去医疗机构检查身体,在生病时及时看大夫,以免老人因害怕病况严重,而出现心理疾玻
多陪伴,多交流,让老年人在转移注意力的同时移除心理问题
“退休之前头两年就基本没有重要工作了,那时候把我自己安排在一个办公室,平时上班读读报纸,参与一些小活动。刚从岗位退下来的时候,感觉有些无所事事,心里真不是滋味。”杜先生原是某机关单位的领导干部,今年60岁的他已经退居二线,过起了清闲的退休生活。谈起现在的生活与退休之初的转变,杜先生说他也是经历了长时间的过渡。他告诉记者,刚退休的时候,他老感觉自己老了没用了,没有价值了,这种负面的情绪不可避免地带到家里,经常跟老伴、孩子发无名火,感觉生活没有色彩。“之所以能从刚退休的低落情绪中走了出来,是因为我将注意力全都转移到练字、画画、和老朋友下棋这些充满乐趣的事情上了。”杜先生如是说。
“大部分出现心理疾病的老年人,是由于空闲时间过多等原因造成的。”对于许多像杜先生一样,由于退休而造成心理失落的老年人,心理咨询师在分析了原因之后建议,老年人要寻找到一些爱好,或到同龄人多的聚集点多多交流,比如参加老年大学、老年活动团体或者制作一个个人计划,把大部分时间妥善地使用起来。
此外,心理咨询专家还告诉记者,许多老人心理出现孤僻、失落都是由于亲情的缺少,所以子女应该多回家陪伴老人,关注老年人的心理状态,让老年人有一种心灵上的满足与充实,无论对老人还是对家庭都是好事。
(本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一点资讯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