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心理问题”,一般人的大致印象是因为长期的工作、生活压力造成的。而对于儿童也会出现心理问题的观点,常常抱着忽视甚至不屑一顾的态度。事实上,由于儿童身心发育上的不成熟,在出现一些问题时自身无法解决而家长、教师又没能及时发现,这样就会使他们出现心理上的危机。儿童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因此我们必须对其心理上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才能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缺乏爱。由于离婚或丧失父母等原因,得不到关心与照顾。孩子易形成孤僻古怪的性格,严重者会出现扭曲变态的心理。
2、态度不一。一种情况是父母双方对待儿童的态度不一致;另外是前后态度不一致,忽冷忽热。
3、儿权至上。父母视为“小皇帝”,有求必应。在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容易娇生惯养,稍稍不满意就大发脾气,如不能满足愿望心理上会出现极大反差而无法接受。
4、经常惩罚。为一点小事就对孩子施以身体或心理上的惩罚。
5、不良诱惑。有意无意地用不良行为或感情诱惑儿童,造成不良行为习惯或心理。
6、过分苛求。让孩子学这学那,提出不现实的过高要求。
7、角色混乱。要求儿童扮演与其年龄、性别和能力不相称的角色,如男扮女装。
8、欲求挫折。对儿童的生理欲求做出抑制性的反应。
9、弄虚作假。经常对儿童说假话,不守诺应。
10、父母操纵。强迫儿童站在父亲或母亲一边,或企图控制儿童的情感和喜爱。
针对引发儿童心理问题的原因,我们应该如何做呢?从上述原因中我们不难发现,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家长,所以家长要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注意并尽量避免以上有偏差的教育理念或方法,为孩子提供健康的心理成长环境。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场所,要想使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首先要保证家庭的完整,为儿童提供一个和谐的爱的氛围,给孩子以关心和照顾,如果确实不能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也要确保把伤害降到最低点。
至于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家长双方要注意教育态度的前后一致,切忌变化不定,让孩子无所适从。教育的方法也要得当,避免过分苛求孩子,让孩子承受太大的压力。家长也要在生活中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通过日常生活的琐事教育孩子,让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
在儿童入园或入学之后,老师也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需求及发展特点,并采取积极有效的相应措施:
首先是观察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情况,老师要留意观察以下几点:孩子在幼儿园能否坐得住,能否按照要求去做,是不是经常有小动作、不听话等问题。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会表现为多动、东张西望,不能记住老师说的话,经常是只顾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他们在运动能力上,有的人会表现出爱摔跟头、不会走平衡木、爱转圈,管不住自己等等。这样的孩子要通过训练前庭平衡能力来提高注意力,而不是惩罚他们。
其次是观察孩子是否动作笨拙、磨蹭、自理能力差,一些孩子小时候没有经过足够的爬行训练,因而造成本体感差,身体协调性差,这些孩子需要训练他们的运动协调性来提高动作速度和反应灵敏性。
第三是观察孩子是否有情绪问题,一些孩子适应能力差、爱哭,不愿上幼儿园、不合群、胆小敏感、退缩,不敢向老师提要求;有的孩子爱打人、咬人、惹人,尤其是剖腹产的孩子容易出现情绪问题。对这样的孩子要进行触觉训练,如玩水、玩土、玩沙子,做垫上运动,家长要多给孩子做皮肤按摩训练等。
第四是观察孩子的适应和交往能力,有没有内向、孤僻、不说话、不与别人沟通等问题,要及早发现是否有自闭症的问题,及早治疗。
第五要观察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没有口吃、发音不清、话多、爱重复、表达不清、自言自语等问题。
孩子的这些问题家长和老师都要重视对他们的训练,训练中要多加鼓励和表扬,不要讽刺打击,甚至放弃对他们的训练,必要时要找心理专家进行针对性指导。
总之,儿童的心理问题是复杂的、多样的,这就需要我们随时关注他们的心理状况,发现问题,对症下药,从而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咨询
课程信息:houxue/xuexiao/6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