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普及,基础教育的主要矛盾从满足人们受教育的需求变为满足人们受优质教育的需求,这带来了教育政策的变化——从注重“双基”到注重“优质教育资源”。然而,基础教育似乎正处于历史的岔路口,是“扩张优质教育资源”,还是以现有学校为基础,在扎扎实实的工作中生成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基础教育似乎步入了一个充满歧路的花园。
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扩张优质教育资源”促使重点中学和基础较好的学校获得膨胀与扩大的生机,暂时缓解了教育供需矛盾。但只是权宜之计,它并不符合教育发展规律,没有解决长期困扰基础教育的基本问题,也偏离了公共教育担负的社会责任。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靠的是什么?吸引更多的教育投入、优秀师资和优质生源。优秀教师纷纷从普通学校、薄弱学校、郊县学校流动到优质学校,生源也纷纷流入优质学校。这种流动,抽空了普通学校和薄弱学校发展的资本,使它们更趋薄弱。
如何寻求一条缓解社会供求矛盾、促进学校健康发展、整体提升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笔者曾检索了20多种刊物150多篇关于成功改造薄弱学校的文章,试图从中探究学校发展的一般模式。
可以说,优质教育资源的生成更多依靠人的素质,而非仅仅物的投入,不是仅仅靠政策支持、经济投入和壮大学校规模就能实现的。真正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通过深入研究教育问题和教育规律,不断革除教育中的沉疴宿弊,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才能逐渐生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