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灵成长,心灵成长和心理学有什么区别?
心理学是研究人们身心活动的一门科学。心理学的目的,是研究了解“人”这个东西的运作是怎么回事,更重要的是,去了解当这个东西没有正常运作时,如何修正这些问题。在心理学范畴内,当“人”的运作不正常时,这些人会被认为是“生脖了,心理学家(或“心理咨询师”,下同)会想尽办法去治疗这些“生脖的人。
虽然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在心灵成长领域里也会很有用,但是心灵成长和心理学背后的目的却十分不同。
心灵成长(或称为个人成长)认为人生来就是完整的。“人”从来都不是坏掉了的机器,也不需要被修理。然而,人的成长过程有可能会被阻断,也可能和生来的圆融俱足失去连结。
每个人都像一颗种子。种子生来就是完整的,它包含了成长为一棵大树所需要的核心本质与形态,只是种子还没有完全成长。种子向着太阳努力生长的过程中若遇到阻碍,为了找到一条新的路,其生长可能会发生扭曲。在心理学家的眼里,这种“扭曲”是不正常的,心理学学家会想办法去修正这样的“扭曲”。心灵成长却把这种扭曲看作是正常的,并寻找能帮助这植物继续生长的方法。
在心灵成长过程中,会鼓励和协助每个个体去了解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是如何阻断了自己的成长的,帮助他们不再卡在过去的阻碍上,而是继续成长并让生命的潜能绽放。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们对过去的状态是接纳的,而不是想着去改变或者摆脱我们的过去。事实上,当我们抱着接纳甚至是欣赏的态度去面对我们每个人独一无二的“扭曲”时,我们与这种所谓“扭曲”的关系就完全改变,我们将重新连接并体验到自己的圆融俱足,生命因此得以绽放。
在心理学的层面,一个潜在的基本设想是,心理学家们才知道什么是好的选择,所以应该由他们应用自己专业的技术“修好”来访者。心灵成长则为每个人提供教育启发性的信息和学习体验,支持每个人发现和激活自己内在的资源和智慧。
你有多久没打扫“心灵小屋”?
一直以来,我们强调身心的平衡,追求心理的健康,然而,这个世界并没有变成一个让人感觉更快乐、更美好的地方。所以,现在最新的趋势是倡导身心灵的平衡,在身心的基础上加了一个“灵”。“灵”究竟是什么?是否有唯心或是宗教的色彩呢?在此特别和大家做一个说明。我们的身心灵如果用一栋房子来比喻的话,“身”,就是房子的框架,结构本身,是硬件部分;“心”,也就是我们的思想、情绪,可以用房子的软装修,也就是房子的装潢、色调、家具等部分来表示。那房子当中最重要的是什么?空间。是的,空间!对一间房子来说,空间最为重要,否则它就失去了自身的功能。没有空间,人住不进来,东西也放不下。更重要的是,房子的空间感决定了这间房子是否会让你感到舒适。身体如果不健康,就相当于房子的结构、框架有问题;心理如果不健康,就像房子装修的品位很差,而且塞满了垃圾(各种负面思想和情绪),那么房子的空间就无法很好地使用,或是房子看起来很不好。住在里面的人,一定不会舒服、开心。同样,当我们的心里充满了情绪性的垃圾,每天都在抱怨,不知道感恩、欣赏我们所拥有的事物时,我们的内在空间就会很小,难怪我们会不快乐、不舒服。聪明的你也许已经知道了,内在空间指的就是我们的心灵,是需要我们去培养、滋润的。要不然,即使房子再好(身体再健康),装修得再漂亮(有很多物质来满足我们心理上的需求和享受),但如果没有空间(我们不去注重灵性的培养),那么我们也住得不舒服。
如何培养灵性空间?
首先,别让太多的负面思想和情绪霸占了我们的内在。学习“观察自己”,“觉察”,不但要了解自己此刻的情绪状态,更要了解自己脑袋里的声音在喋喋不休地说些什么。
当我们开始对自己变的有意识,对自己的情绪变得有意识,对自己的内在变的有意识时,负面情绪和思想对我们的控制就逐渐开始减弱,这时我们的内在空间,也就是灵性,会逐渐扩大。这时,我们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喜悦与和平,这是外在的物质世界无法给予我们的。
真正的自由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人生模式就像绑在我们身上的绳子一样,让我们动弹不得,而且让我们像一个傀儡娃娃一样活着。当你开始不断打扫心灵的空间,一点点地剪断人生模式给予你的牵制、制约,你才能真正获得自由
推荐热点:辽宁大学自考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