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制:18个月(业余制)可修完全部学分
科目:共13门课,无高数,一考四证
优势:专业实用、通过率高
主考院校:暨南大学
考试时间:一年6次考试机会(1/4/5/7/10/11月)
就读起点:专科或同等学历以上
首个享有国家财政补贴的自学考试双证书教育项目——全国中小企业经理人证书考试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专业(专科、本科段)广东试点开考
专业介绍
项目具有一考、双证、三个阶段、五个方向、六大优势的特点。
一考、即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的国家考试。
双证、即考试通过者可获得中小企业经理人中、高级资格证书和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专业(专科、独立本科段)学历证书双证。
三个阶段、即中小企业经理人证书按企业发展阶段划分为:创业管理阶段、成长管理阶段、卓越管理阶段。三个阶段的划分充分考虑到中小企业从创业到成长的发展需要,服务对象主要为中小企业的创始人、主要负责人或职业经理人。
五个方向、即中小企业经理人证书按管理职能划分为:人力资源管理方向、财务管理方向、市场营销方向、行政管理方向、战略管理方向。五个方向的划分充分考虑到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几个重要部门的领导力和执行力问题,以此来培养企业的骨干力量。服务对象分别为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财务、市尝行政管理等部门负责人,或有意从事此类工作的人群。
专业优势
本项目具有政府政策扶持;培养目标明确;课程新颖实用;助学平台先进;注重过程考核;证书含金量高的优势。
政府政策扶持:
本项目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联合教育部考试中心共同推出,充分依托政府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扶持,整合优势资源,在政府先后出台《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相关配套文件以及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积极财政政策的基础上开展的。
培养目标明确:
本项目旨在为我国中小企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较高的管理素质和较强的创新精神,能独立从事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课程新颖实用:
本项目的各门核心课程主编均为国内著名高校MBA教授。课程以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为基础,以考生综合素质的开发与实践培训为重点而建构。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仿真条件与仿真环境下的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活动,在远程模拟实践教学平台上模拟经营管理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与开拓创新能力。
助学平台先进:
本项目的助学平台采用了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相同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实训所针对的理论知识综合程度的不同,助学平台提供的远程模拟实训分为分项实训与综合实训两类。分项实训,是针对某一课程的单一知识点或单一方法、技能所设置的实训。综合实训则是针对若干个知识点或多项方法、技能所设置的实训。
注重过程考核:
本项目的考核原则为“基础理论够用,注重实际操作”。项目通过优秀的网络学习资源与助学点的助学服务相结合,建立起了科学的网络学习及其过程考核评价体系,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
经理人证书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与教育部考试中心共同颁发。学历证书由自考委和主考院校共同颁发,学位证书由主考院校授予。
课程类别
序号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必考课
公共基础课
1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2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
3
00015
英语(二)
14
专业核心课
4
11996
企业经营模拟(二)
5
专业核心课,各方向必考
5
11997
企业管理制度精要(二)
5
6
11998
企业伦理与社会责任(二)
5
7
11999
组织设计与招聘培训(二)
5
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相应专业方向核心课
8
12000
薪酬管理与绩效考核(二)
5
9
12001
企业家精神与领导艺术(二)
5
7
12002
企业会计实务(二)
5
财务管理方向
8
12003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二)
5
9
12004
中小企业投融资(二)
5
7
12005
销售管理(二)
5
市场营销管理方向
8
12006
网络营销与渠道管理(二)
5
9
12007
品牌管理(二)
5
7
12008
商务谈判与合同管理(二)
5
行政管理方向
8
12009
企业经营法规解读(二)
5
9
12010
企业文化塑造(二)
5
7
12011
企业经营风险管理概论(二)
5
战略管理方向
8
12012
企业战略跨越(二)
5
9
12013
企业环境经营与能源管理(二)
5
选考课
推荐选考课
10
00151
企业经营战略
6
选考学分不得低于20学分。考生可从推荐选考课程中选考,也可按照说明2的要求选考其他课程。
11
00153
质量管理(一)
4
12
00154
企业管理咨询
4
13
00054
管理学原理
6
14
10421
客户服务管理
6
15
11465
现代公司管理
6
16
11467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8
17
11467
人力资源统计学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