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听不得有人跟我说:你单身,是因为你太好。尽管我承认爱情很盲目,但把恋爱的人都比喻成瞎子是典型的酸葡萄~虚荣心要不得~
其实我自己也一直在思考一个严肃的话题:我并非完美,但也没有硬伤,为毛我还单身?
工作太忙,交际圈太窄,公司男女性别不平衡,呵呵哒,这都是我曾经给自己找过的借口呀~直到这个假期我读了几本书,于是有了惊奇的发现——原来我有玻
并且,在心理学家的定义里,没有硬伤且没有对象的人,可能都有这种箔…,它的名字叫做:认知偏差(说穿了就是脑子短路了)。
哲学家莱布尼茨曾经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
Why?因为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人感知世界的认知加工模式不同。
用一句高逼格的话解释:每个人眼中的世界,其实都不是它的原貌,因为没有谁的信息加工可以逃过主观因素的渲染。而其中两个因素,一个是信念(Belief),一个是自尊(Self-esteem)。
你为啥没对象?因为你“感知世界”的方式出了问题!
自我设障式偏见
自我设障指的是在人们开展一项艰巨的任务之前,为自己找的“失败的借口”。
“
K身边就有不少这样的人,TA们总喜欢在做事之前先给自己巨大的鸭梨和消极的心理暗示。这样事情一旦失败,他们就会充足的理由保全自己的面子。”
举个栗子,在上学时,假如第二天有场大考,那么你就看吧,我们班至少有20%的人前一晚感冒发烧,另外附加20%-30%严重失眠。表面看上去,他们考不好是因为“运气不好”,但真相是:这些人正是通过“自我设障”的心理机制避免被戴上学渣的帽子。
这就是自我设障:与其被全世界鄙视死,情愿把自己先玩死。而找对象,也是同理。
有自我设障认知偏见的人,通常跟异性接触之前就开始给自己设置很多“恐怖的心理障碍”,譬如:我这么胖TA肯定嫌弃我、TA这么冷酷肯定不会太友善、TA现在很忙肯定不想聊天,等等等等,让谈恋爱看上去比登天还难。
最终,这些千奇百怪的借口汇聚成一句话:我!跟!谁!都!不!适!合!
如果硬要给自我设置一个存在的价值,那恐怕就是:它满足了你不想被拒绝的小小虚荣心。在孤独寂寞冷的时候,你可以孤芳自赏地说:找不到对象,都是因为我太好呀!
这真真应验了一句话: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动不动就把小三渣男挂嘴边,其实不扯自己的后腿才是正经事。
先入为主式偏见
除了自我设置屏障,心理学研究也发现人们在择偶时会刻意“看轻”一些人把他们视作“略等”“不适宜交往”的对象,从而抬高自己的价值和自豪感。譬如我们经常说的XX男不能嫁,XX女不能娶等等。
举个栗子,K就有这么一个闺蜜,总是抱怨自己没桃花,但是每当有人给她介绍对象就发现,这姑娘不是一般的事多。人还没见呢各种标签就来了:他学历比我低啊,那我们没共同语言吧?他不是北京人啊,凤凰男不能找吧?这么矫情了几次之后的下场是,自己没桃花,连愿意送她桃花的人都没了……。
也许会有人说:我有明确择偶的标准还不行吗?
However,根据现有的心理学研究,夫妻之间是否幸福跟三观吻合程度的关系最大。也就是说,标准并没有什么卵用。
判断一个人适不适合,重要不是条件,而是性格、价值观等内在因素。那些连人都没见,就说贴标签的人叫啥?叫法海!
所以,痛定思痛,那些总是把自己“太好了所以找不到对象”挂在嘴边的亲,你到底应该怎样才能找到对象?
如果所有人在你的眼中都很难搞
那么你需要自检,看看是不是主观的认知屏障在作祟。
如果所有人在你眼中都不够好
那我只能说,“标准”在爱情面前是无效的。在进行主动选择时,我们的标准是多维的,有外在形象、背景、性格、经历、兴趣爱好等等。
我们将这些标准一一拆解后发现,在相处中起深远影响的几个因素的本质可以大致归类为两人三观的契合程度,以及性格的相配程度。
不过,现在社会节奏那么快,每了解一个人投入的沉没成本巨大,也是让人醉了。倘若在相识之前,能给自己和对方做个全面的性格评估,那星座血型之类的边角料简直可以去狗带啦!
请联系网站客服,了解详细的优惠课程信息~
优质、权威、便捷、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