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是指人的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和需要的过程。一般来说,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出现一些困难或不适应是难免的,但如果个体的人际关系严重失调,人际交往时常受阻,就说明存在着交往障碍。
人际交往的原因一般是心理障碍,而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一般有以下几种:1.自负。只关心个人的需要,强调自己的感受,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目中无人,全然不考虑别人的情绪和别人的态度。另外,在对自己与别人的关系上,过高地估计了彼此的亲密度,讲一些不该讲的话。这种过于亲昵的行为,反而会使人出于心理防范而与之疏远。2.忌妒。当看到与自己有某种联系的人取得了比自己优越的地位或成绩,便产生一种忌恨心理;当对方面临或陷入灾难时,就隔岸观火,幸灾乐祸;甚至借助造谣、中伤、刁难、穿小鞋等手段贬低他人,安慰自己。正如黑格尔所说:“有忌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事业,便尽量去低估他人的伟大,贬低他人的伟大性使之与他本人相齐。3.多疑。这是友谊之树的蚀虫。具有多疑心理的人,往往先在主观上设定他人对自己不满,然后在生活中寻找证据。带着以邻为壑的心理,必然把无中生有的事实强加于人,甚至把别人的善意曲解为恶意。这是一种狭隘的、片面的、缺乏根据的一种盲目想象。4.自卑。自卑是一种过低的自我评价。自卑的浅层感受是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的体验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实际上,自卑并不一定能力低下,而是凡事期望值过高,不切实际,在交往中总想把自己的形象理想完美,惧怕丢丑、受挫或遭到他人的拒绝与耻笑。这种心境使自卑者在交往中常感到不安,因而常将社交圈子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5.羞怯。羞怯心理是绝大多数人都会有的一种心理。具有这种心理的人,往往在交际场所或大庭广众之下,羞于启齿或害怕见人,过多约束自己的言行,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情感,也无法与人沟通,造成交往双方的不理解或误解,妨碍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6.敌视。这是交际中比较严重的一种心理障碍。这种人总是以仇视的目光对待别人。对不如自己的人以不宽容表示敌视;对比自己厉害的人用敢怒不敢言的方式表示敌视;对处境与己类似的人则用攻击、中伤的方式表示敌视。使周围的人随时有遭受其伤害的危险,而不愿与之往来。
克服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扬长避短”。急切想克服人际交往恐惧的人,往往只看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他们羡慕那些口齿伶俐、在社交场合口若悬河、风度翩翩的人,并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笨手笨脚笨嘴”的毛病上,而往往忽视了自己的笔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如果一位人际交往恐怖症患者,经常逼着自己去“谈笑风生”,结果可能是越来越结结巴巴、面红耳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只有发现和利用这些优点去与别人竞争,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实效。如果你只是致力于克服短处而不注意发挥优势,不仅毫无胜机,最后连长处也可能因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而变成短处。缺陷的形成非一日之寒,融化它就非一日之功,一定要有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就拿人际交往恐怖症来说,它往往有性格内向和自卑的内在心理基础,或有容貌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外在缺陷。要想克服由此而形成的心理障碍切莫忘记“扬长避短”的方法,在战略上要打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