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课程由猎学网审核,享受猎学网报名、支付保障
一 教学目的
风景色彩是色彩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色彩写生能力和认识自然、表现自然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风景色彩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发现色彩的空间美,增强色彩表现能力,能够进行场景色彩写生与表现。着重培养从大自然中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运用水彩画独特的表现语言从大自然的原始魅力中汲取创作的灵感与激情。
学会用概括的手法,表现繁杂的自然境象,构图简练,色彩整体,并有一定的设计意识,能动的去把握和控制画面的能力,熟练综合的运用水彩技法来表现不同的景物,画面丰富耐看,每幅画都有明确的色调,格调高雅,有一定的个人特点和追求,为专业学习打下较好的色彩基础。
二 教学要求
风景色彩写生课不仅仅是技法和技能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的审美眼光和高品味的画风。学会用概括的手法,表现繁杂的自然境象,构图简练,色彩整体,并有一定的设计意识,能动的去把握和控制画面的能力,熟练综合的运用水彩技法来表现不同的景物,画面丰富耐看,每幅画都有明确的色调,格调高雅,有一定的个人特点和追求,为专业学习打下较好的色彩基础。
三 教学重点
着重解决画面的构图、色彩色调、表现手段及正常宽松的作画心态。主动的探索水彩画的各种表现技法,并就不同的境物用不同的技法来表现,画面画法随意大方,体现出表现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四 教学难点
如何重新组织画面的构图,最本质的反映客观对象的特点,做到去表及里,去粗存精,有目的地强化和再现客观景物的精神面貌。
五 教学方法和手段
写生前先做多媒体课件演示、中外水彩画大师作品欣赏和经典场景画作品欣赏。开始写生后主要采取面授形式,根据每个同学的具体情况、实际能力来制定相应的教学措施,做到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因材施教。定时进行学生作业的讲评。尽量去发掘每个学生的优点和长项,充公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动脑,勤动手。学习掌握气氛感受、情调表达和意境体现,自觉吸收与借鉴他人成功的表现技巧和艺术处理的经验,逐步掌握按艺术规律来处理和表现自然规律的实践经验,提升自身艺术鉴赏能力和手头表现能力.
六 注意事项
写生前,我对这四周景物和室内场景写生课进行了总体的考虑和布局:突出重点,抓住最主要的问题,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场景色彩写生画的知识。我把这最基本的场景色彩写生入门大致归纳为四个方面:
第一:树立正确的绘画心态,放开胆子去作画。放开去画,并不是乱画,不要怕失败,作为学生,画不好,画失败是很正常的。我们要明白一条真理,就是失败的越多,离成功越近,前提是要不断的查找失败的原因,如何去解决和改正。养成轻松愉悦的绘画心态将能对学生今后的绘画生涯及成就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二:是构图,场景画的构图成败,将直接影响这张画的质量。好的构图是成功的开始,学生在画正稿前最好用速写本多画几幅构图,反复地推敲,选择最佳的一张构图做成正稿。每个景点都有它的特色,如何去把它独特的审美价值再现在纸上并不是易事,作为初学者,进行多张小构图练习是很有必要的。无论是静物、人物或风景画,构图都非常重要,我们应把它放在第一位。同是一个景点,不同的画家去画它,构图必定不同,因为每个人的喜好不同,构图的美感是多样性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公式。构图的差异性其实就是作者的审美情趣和个性的具体反映;
第三:是画面色调问题。对初学画水彩的学生来说,我这里强调的是画面大的色调关系。学生最初的色彩训练要求,主要画短期的色彩作业为主,训练学生敏锐的色彩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如要求学生完成多幅这样的色彩训练科目,相同景物、相同的构图,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光线去画,学生必须能够区别相同景物不同时间段的色调变化情况。学生画的每幅作品都有其独特的色调,尽量避免习惯用色和色调雷同。当然对初学者而言,这样的要求有一定的难度,只有通过大量的色彩训练才有可能解决。而教师必须在风景画教学过程中经常地引导、提醒学生注意色彩问题,使学生养成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有意识地去注意每幅画的色调问题。大自然的色彩丰富异常,千变万化,我们必须学会去把握其主色调,注重大色块的表现,任何细节的变化及丰富,唯有这样你的色彩风景画才能经得起考验和推敲,色彩才有力度;
第四:素描关系在场景色彩写生画中的重要性。画面的构图、结构、空间透视、虚实、黑白灰的对比以及画面整体感的处理,这些无疑和素描能力是分不开的。对初学者而言,除了大的色彩关系之外,大的素描关系的把握无疑是最重要的。打个比方说,我们画一个杯子,上面有图案,先画什么,后画什么,虽说很简单,但还是会有少数同学作画的方法步骤不对,他们可能会放弃主体,而认真的去画杯子上的图案,正确的方法却是先把杯子的比例、透视、体块质感等大的关系画出来,最后才画图案。图案这一细节是建立在大的合理的空间体积上的细节,而不是脱离杯子这一“本质”的细节,以此来推,画场景画也是一样的道理。以上谈这四点要求是画场景最基本的要素,把这几项问题解决了,学生的场景画也就见效了。
七 教学内容
风景画画种分类:中国画,油画,水彩画,(透明水彩画,不透明水彩画)丙稀画等。
一、风景色彩写生写生的特点步骤 (详)
1、起稿构图。由于水彩颜料的覆盖性较差,起稿时最好用铅笔,且尽量少用橡皮擦在水彩
纸上反复擦改。如果修改过多,会破坏水彩纸的结构而使纸的表面起毛。铅笔稿要画出构图中的各种关系,安排好画面主次,虚实,明暗,形体结构,透视关系等。阳光下写生,光影的描绘要有明确的部位关系。
2、着色前的准备工作
(1),着色前的思考。在着色前有个观察、思考的过程,如,根据水彩风景写生“由浅到深、“由远到近”的着色程序来计划、安排着色的步骤。即先画哪里,后画哪里,干湿画法的部分,用水的多少,及画面的基本色调等要有所考虑。
(2),还要计划好哪些部分一遍色完成,哪些要多次重叠塑造完成。
3、开始着色
按着色程序,先画天空与远景。景物较复杂时,一般先画天空,再画地面上的中景与近景,这是因为,天空是画面上最远的一层。天空的颜色与各种云彩是一次性画完,尽可能不再进行改动,就可保持深远的感觉,画天空一般用平涂与湿时连接法进行。
4、画中景和近景
画完远景后,就画中景与近景,中景是一张场景画的最主要的部分,是重点塑造和重点表现的部分。近景是起拉大空间层次方面的表现,所以近景要概括,中景细致。在画中景、近景时,要抓住重点部分,全面铺开,构成景物层次之间的对比关系。色彩关系要相互呼应,又要相互对比,控制好整体的色调。 对于水彩画面的颜色,要尽可能的一次把颜色画够,第一遍色尽可能的接近对象,对于较繁杂的景物,还是不可避免的要多次重叠完成,。要选层次不太复杂的景物来画,上色要注意抓大块颜色的变化,这样便于把握,容易表现。
5、深入刻画、调整完成
这一步重点仍是在中景与近景上,在强调整体关系的前提下调整画上中景、近景的色调与色彩关系,找出有代表性的细节进行描写刻画。刻画中要注意各景物间的层次关系、主次关系以及色彩关系,不可孤立地去描绘单一的物体、或孤立观察单一物体的色彩,应记住,色彩写生,主要是表现对象的色彩关系。局部要有变化,而这变化又要统一在一个整体的色彩关系中。刻画中要处理好部分与总体的关系,要整体地看,整体地比较,看好了想好了再动手修改。
第二节 由天空、远景向近景渐进的方法(室外场景)
在表现不同距离的景色时,视距近的景物,明暗色调差别大,色彩对比强烈,景物清晰,色彩偏暖,色彩变化丰富。随着景物的推远,色彩变化逐渐减少,对比逐渐减弱,景物模糊,景物愈远其色彩愈冷,变化愈单纯。
天空的观察与表现:
天空是复杂而多变的。由于大气层和光的作用,天空云层的变化绚丽多姿,不同时刻,不同季节与气候都影响着云层的状态。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随着大气的运动,云层时厚时薄,远近形体有透视差异外,还有明暗层次变化和色彩变化等。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天空会呈现出上冷下暖、上暗下明的感觉。因此,我们在表现天空时,首先要敏锐的捕捉色彩关系,把握云层的形状与透视,落笔要肯定、到位。表现技法上多采取湿画法为主,看准下笔,一气呵成。
由天空、远景向近景渐进的方法:
先从天空画起一次画好,形成整体感,再趁湿画远景,使天边的景物与天空自然衔接,再接着画中景。这样由湿于干,由虚到实的表现,产生较好的空间层次关系。
第三节 从主体景物开始的方法
在示范过程中讲析
第二章 观察与表现
学习景色彩写生,首先要学会正确观察色彩的方法。初学者在写生时,往往遇到这样的问题,询问老师这个物体是什么色,那个物体是什么色,总是痴痴的盯住对象看,结果无法判断出色彩的准确性。要知道,任何物体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一个整体的组成部分,物与物之间都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一切色彩都处在一个相对的环境之中。我们观察色彩一定要从把握整体色调入手,把表现的对象置于所处的光源以及环境中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行观察,然后,我们再从这整体中将各个局部进行比较,去区分这个局部与那个局部的差别,找出它们的相互关系。画色彩其实就是画色彩关系,这种色彩关系的正确性就是在整体
观察和全面比较的过程中完成的。
第一节 场景的选择
怎样在繁杂的自然中去选取要表现的景物,是场景色彩写生中的首要环节。而在选景的同时,往往会要考虑景物在画面上构图的组织安排,二者联系紧密。选景构图的因素很多,画者要根据不同的取景对象采取不同的构图形式。对庞杂的景物要概括和取舍,提炼那些具有典型性的东西,甚至还可以根据构图的需要,移入或添加一些景物来帮助突出主体,使其更加集中、明朗。一般来讲,初学者不宜选择过于复杂的景物,应从比较简单的一树一木,一山一水入手,以有远、中、近三个层次为佳,其空间色彩变化规律容易把握,构图也好安排,能较完整地表现空间效果。
进行景物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在健康审美观指导下,根据艺术美的要求去细心观察,要有利于突出主题内容,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养成时刻注意观察周围景物的习惯,发现其自然美的所在;
2)依表现主题的需要,选择其描绘的角度; 3)考虑到作画的条件。场景写生要求景物光线较稳定,画者位置要较固定。
另画者的坐位,
避雨,遮阳也考虑周到,确保写生作业的完成。
4)可借助于“取景框”来取景,它可以用一张64开的纸,在中间挖一个长方形的小孔就可以,也可用两手来搭成个方形取景,另有相机的也可以用相机来试着取景,便可看到各不同的画面,选取最好的部分描绘到画纸上来。
第二节 如何认识自然的光与色
光色变化的一般规律
风景写生是在室外进行,光色差异很大。为此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因光源不同所产生的光色变化; 2)因环境不同所产生的光色变化;
3)因空间距离的不同所产生的光色变化;
注意要处理好形的透视关系,不然,会影响空间的表现,在写生中,要注意“色彩透视”的问题。基本规律是,近景的色彩对比和明暗较明显,给予其他物体的色彩影响也愈强;离我们距离愈远,则色彩愈弱,其他物体所受的影响也愈弱,甚至某一色调会逐渐改变变另一色调,如近山与远山,近山对比强,色彩层次分明,颜色丰富,且呈现其固有色,若将它对推远到中景,山就不那样清楚了,远山颜色也全变了,本来是绿色的树木,都变成淡紫或淡蓝灰色了。色彩透视的现象,因为空气中存在微粒、水气和灰尘等,产生光的吸收与反射作用。到极远处的地平线上,许多物体固有色都失去它的本来面目,而与天空的色调相近,这说明近色与远色变化是很大的。
4)因气候不同而产生的光色变化
不同的天气形成画面不同的色调,给人以不同的情趣与色彩感觉。晴天,受光部分都偏暖色调,背光和投影部分因受天光的影响而偏冷,反光部分受环境的影响较大,明暗交界线部分与明部对比强烈,中间色部分主要是呈现固有色;
阴天,受光部一般呈现较冷的色调,背光部因受环境的影响和受光部产生对比,而呈现较暖的色调。风、下雨、雾、雪气候与阴天类似,场景色彩普遍都受环境的影响。写生时要结合实际景物情况,把各方面的因素联系起来进行观察、分析、比较、理解。同时抓住其特定对象在特定时间、光线、气候、环境下的光色特点来进行描绘。
第三节 干、湿技法
水彩画表现技法多种多样,很多有关书籍都作过详细的诠释,现就自己的经验对两种最基本的、常见的、也就是最难掌握的技法作一些适当的补充与提示。
干画法:是用水调和颜色后,在干纸上着色的一种基本技法。干画法又分干重叠与干连接两种。干重叠是第一遍颜色干透后,再重叠第二遍颜色,要求第二遍颜色比第一遍颜色浓、暗;干连接是在第一遍颜色干后,再在其边缘上并置第二遍颜色,不使边缘扩散。
干画法的特点是:造型坚实有力,表现对象突出,形体肯定,体面转折明确,色彩层次清晰。
干画法常见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1、颜色易灰、脏。主要原因是重叠次数太多,每次重叠的颜色都有变化,没有考虑几遍颜色重叠后产生的色彩效果。颜色太多太杂就会浑浊而失去色彩倾向。解决的办法就是:不要过多的重叠色彩,即使重叠也要注意,越是后面的颜色纯度要越高。
2、颜色易板而不透明。主要原因是重叠色彩时颜色过厚,特别是半透明色(如赭石、熟褐等)与不透明颜色(如土黄、土红等)的运用。解决的办法是:重叠颜色时,越到后面要越薄,并且水色饱和度要高。
湿画法:是用水调和颜色后,在湿纸上着色的一种基本技法。湿画法又分湿重叠与湿连接两种。湿重叠是趁第一遍颜色未干时,再重叠第二遍颜色,要求第二遍颜色的含水量比第一遍颜色的含水量要少,而颜色饱和度要高;湿连接是在第一遍颜色未干时,再在其边缘上连接第二遍颜色,使边缘线相互晕化而产生模糊的效果。
湿画法的特点:造型柔和,形体边线模糊,色彩层次含蓄,水色丰润,富于变化。
湿画法常见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1、易出现水渍。主要原因是第二遍颜色重叠时,比第一遍颜色水多而色少,把第一遍颜色反而冲开的结果。解决的办法就是:第二遍重叠颜色时宜水少而色多。
2、物体易走形。主要原因是第二遍叠色和接色时水分过多产生流动而造成的。解决的办法就是:第二遍叠色和接色时与第一遍颜色的水分等量运用,这就要处决于作者的经验去把握水分。
当然,干湿画法在水彩风景写生中不是孤立运用,而是巧妙结合、灵活变通。一般情况如下:
1、铺大色彩关系以湿画法为主,具体塑造以干画法为主; 2、远景以湿画法为主,近景以干画法为主; 3、虚的、次要的部分以湿画法为主,实的、主要的部分以干画法为主; 4、光滑柔软的物体以湿画法为主,坚硬粗糙的物体以干画法为主。 干湿画法是水彩风景写生中最基本的表现技法,是外出写生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的。至于其他一些特殊的技法在这里暂不作专题介绍。
第四节 常见景物的表现方法
1、树的观察与表现
树的表现在场景写生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功,许多场景写生中离不开“树”这个基本原素的表现。画好树,场景写生的问题就解决了不少。画树,必须要了解树的形体结构。不管哪种类型的树,都是由根、干、枝、叶几部分组成,只是由于自身的生长规律,使得树的外形千姿百态。但无论树的外形如何变化多端,都可以把其理解为球形,伞状和圆锥形等几种形态。
在画法上,首先从树冠(即树叶部分)开始,趁湿先画树冠的受光面再连背光面,分组表现出树叶的前后左右的空间关系。树叶分组,大小块面适宜,块面之间适当留出空隙,使其透气具有空间深度。然后添加树枝,顺着树叶块面的空间走势,注意树枝的前后穿插与疏密对比,干湿结合勾枝,与叶浑然一体。最后画树干,树干的表现采用干湿并举的方法,湿画法使树干顺畅灵动,富有生机;干画法使树枝苍劲有力,宜于粗糙质感的表现。无论哪种表现方法,总要表现出树干的体积感及主、支干的空间感。再者,要强调的一点是叶、枝、干的色彩关系要表现正确。由于环境的变化,会影响树的色彩变化,因此,我们要善于捕捉多变的色彩关系。树丛的表现主要抓住大的层次关系,通过色彩对比,明暗深浅对比去把握树的主次与虚实,这样就能避免紊乱、拥挤和呆板的现象。
2、山石的观察与表现
山石的表现是水彩风景画中常见的自然景物。“横看成岭侧成峰,远看高低各不同”是反映出山的多姿面貌。山越远,颜色越冷,边线越模糊,体积越弱。反之则颜色越暖,边线越清晰,体积感越强。远山上方颜色深,下方颜色淡。
画山,首先注意山体走势和远近层次的明暗、色彩关系。趁天空颜色未干时,连接远山山峰的颜色并表现山脚的色彩。近山先画山脚的颜色,用重颜色连山峰与远山脚,这样色彩衔接自然,就能达到层次分明的空间效果。
画石,中国画有“石分三面”之说,也就是立体的去表现石头。先看准大体色彩关系,趁湿铺色。在塑造体积时,以干画法为主,辅以湿画法。湿画法表现石头的背光部则虚,干画法表现石头的受光部则实。体块的转折要干画,就能表现石头坚硬的质感。画石头应象画静物一样的去表现。
3、水的观察与表现
水无色透明,主要是反映天光或水被污染的颜色。又因环境、气候等因素影响,水的形态与色彩也随之不断变化。
水的形态概括为二种:即平静水与流动水。
平静水表面如镜,直接反映天光与环境颜色,天光、环境颜色表现为景物的倒影。映衬在水面的倒影一般比景物的色彩、明暗要灰暗、偏冷些。表现平静水时,宜采用湿画法,把实景与倒影连起来画,能较好控制整体。
流动水波澜起伏,水色跳跃,倒影支离。水流湍急则倒影全无。表现时,宜顺水流势用笔,加强流动感,水波纹的处理应找出其规律,概括出特定形态去表现;山泉、瀑布的表现要抓住流动的气势。“白哗哗”往下淌的水要靠周围环境的深色来烘托。飞溅的水花则可留白。
4、建筑物的观察与表现
建筑物也是场景画中重要的表现内容,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巧妙融合的整体。建筑物形式多样,风格各异,但是无论何种形式,我们观察时都必须从整体出发,多注意建筑物与自然景物之间相互的色彩关系与空间关系,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的形体差异、层次变化,不要孤立的去看那些无关紧要的细节。表现时也要从整体入手,先用湿画法表现整个建筑物的大体色彩关系。待干后,再从大色块逐步向小色块过渡,一层层去塑造局部。这里特别要提出的是门、窗、瓦的塑造不要死抠,要有色彩变化和虚实处理,否则会死板而缺乏生气。
5、点景人物的表现
场景画中的人物点缀可以增加画面的生活情趣,活跃画面的气氛,平衡构图,呼应色彩。但点缀不当,就会适得其反,破坏画面原有的协调效果。所以,我们在点景人物的处理上应反复琢磨和推敲,做到“画龙点睛”而不是“画蛇添足”。画好点景人物要特别注意人物与景物之间的正确比例,人物的准确造型,动态的生动活泼,位置的恰当安排。点缀人物时,可画完景物后根据画面需要再添加人物,或起稿时就有完整的构思。一般点景人物的表现是先画人物动态,后点人物头部。当然点景人物的表现总是以烘托景物气氛为宗旨,人物应处在画面的中、远景为宜,人物点缀只要抓住大的体块关系就行,不要过多的塑造和夸大,以免喧宾夺主。
第四章 写生中常遇到的问题
第一节 构图上应注意的问题
场景画的构图 构图,它涉及到画者的美学思想和艺术修养,反映其概括取舍和组织画面的能力,也是场景
画写生成败的重要因素。场景构图应注意如下几方面:
1)明确主题,分清主次;
2)明确远、中、近三个层次的关系,妥善安排地平线的位置。风景画应具 备远、中、近景三个层次,在进行相应构图时,要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主体物般放在中景上,远景要虚,地平线一般很少放在画面的二分之一处;
3)概括与取舍。自然景物十分繁琐,概括与取舍有利于突出画面主体物; 4)构图要注意对比、均衡、统一与变化等美学法则。
第二节 灰、花、脏、生等问题
因为初学者对色彩缺少正确的认识,或色彩表现技法上不熟练,所以常常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毛病。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颜色脏、灰
脏:调色时混色太多,易脏。注意调色不宜太杂,能用一个颜色画的,就不要用两种颜色,更不能用三种颜色;画面重叠颜色时也不宜过多,一次能画好的也不要二次或三次去完成;再者,任何颜色一笔画过都很漂亮,反复涂抹就脏。 灰:画面缺乏色彩的明度对比;两种颜色不要等量混合,特别是对比色混合。注意拉开色彩的明暗层次,混色要有倾向。 2、 颜色生、假 生:用色单一,不调和颜色,直接用原装颜料。注意调配其它颜色使之协调。 假:用色不真实,注意看色、调色与画色三步的统一协调,一个环节不准则失真。
3、 颜色花、生
花:用色太多种类,没有统一起来,生:用色太纯,没有调配就上画面, 4、 颜色焦、厚
焦:用色干枯且没有冷暖对比,特别是使用土黄、土红、赭石、熟褐之类的颜色。注意保持适度的水分;使画面色彩形成冷暖对比。
厚:用色反复叠加覆盖,造成厚而浮的感觉,失去水彩画的透明特性,也易失去色感。注意水彩颜色只能是重颜色盖亮颜色,反之不能。再者,一次性用色不宜过厚,水色调配要饱和适中。
5、 不敢用色
初学者过分注意色彩的透明与洁净,生怕画脏,画灰,以致不敢用色,特别是重颜色,结果造成画面苍白无力。这就需要初学者在弄懂色彩规律之后,大胆的去调配色彩,不要顾及太多。作为训练就不要怕失败,只有在失败中去积累经验,才能逐步掌握用色的技能技巧。 第三节 色调问题
色调的控制与把握
色调是画面色彩的一种倾向。场景的色调是受地域、气候、季节等环境影响的,而光源色、固有色,又是形成景物色调的主要因素,它们相互影响,形成景物的色彩关系和基本色调。
地域反映固有色的特征,茫茫戈壁与浩瀚大海,干涩的黄土高坡与滋润的江南平原等,体现出不同地域景物的不同色调。气候反映光源色的特征,阴、晴、雨、雪对自然景物影响是改变色调的主要因素。晴空万里则明而暖;阴云密布则暗而冷;细雨绵绵则灰而冷;大雪纷纷则明而冷等等,都会呈现出不同气候的不同色调。季节也是改变自然景物色调的又一重要因素。春季,大地复苏,鹅黄嫩绿;夏季,阳光充足,绿茵浓郁;秋季,天高气爽,金光灿灿;冬季,天寒地冻,白雪皑皑等等。但是,无论哪一种因素对自然景物的影响如何,都只是反映景物色调变化的一般规律。然而,自然景物是复杂多变的,对景物进行描绘的关键还在于具体而深入的观察,抓住主要的色彩关系,把握大体色彩,采用适当的表现手法,以此控制好色调,避免程式化,单调化和杂乱无章的表现。
顾问将于24小时内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