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详情

中道国学班

中道国学班

  • ¥23220 人气 78
  • 深圳罗湖
300元 立即领取
普通课程
全日制

该课程由猎学网审核,享受猎学网报名、支付保障

  • 7天退款
  • 资金担保
  • 质量保障

课程详情

完整图文>>

【课程详情】

【缘起】

国学乃东方智慧之源泉,一朝掬饮,受益久远;奈何明师难求,学友难觅,古籍难解。若终日独自苦读,即便效法“韦编三绝”,恐也难登堂入室。

今得“中道文化”诸学长问道于前,同游经典之路已愈五载。甚感先哲智慧博大精深,可探密至广大而尽精微之用,悟极高明而道中庸之妙,循致经济达济事之法;同修共明大德,齐得成就之博大胸襟;

顺承先贤之渊博智识,传众妙法门。闻道或先后,术业待专攻;此为缘法,以寻众学弟学妹,齐探讨,共进步。拟邀天下明师引路,授业,传道,解惑;并携众学长鼎力帮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明师点睛,解难化困,提升内蕴;同门学友,强强相会,了悟新生。

【特色】盛邀国内富有声望,深得经典要义之教授明师导读,研习典籍,聆听先哲原意教诲,转识成智,明体达用。倡导以文会友,分享学习心得为主题,开展志同道合的学员间的交流,互访,探讨,寓教于乐,其乐融融,深化同学友情,博采众长,提升境界。不定期开各类特色讲座,主题沙龙为学习辅导。特邀文史哲、文艺鉴赏、民俗探源、菩提智慧、心理学,自然疗法与养生等各资深专家智慧分享。

【招生对象】

各行业企业家,高管团队,公务员等社会精英人群,国学爱好者。

【上课时间】

每月集中授课两天(周六、周日),共十个月。

【学习费用】

元(人民币)/人(含一年课程费、资料费、午餐费、特色讲座费,其中,学员游学期间交通费及住宿费用自理)

【导读要求】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

课程设置:

单元诸子百家简史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之先秦篇

合纵连横及《吕氏春秋》

春秋战国既是社会大动荡时期,又是思想大碰撞、大融合时期,历史虽远去,思想的光芒却愈发闪耀;合纵连横,本是战国时期纵横家们所宣扬并推行的国家间的外交和军事政策,对于当今国家间、企业间、家族间的合作与交流意义不凡;《吕氏春秋》杂糅百家,贯通阴阳,“大出诸子之右”,是百科全书式的传世巨著。

第二单元墨、法思想

《墨子》选读——墨家的“尚贤”思想与人才战略

《韩非子》选读——法家思想与当今法治社会的关系

墨家是纪律性强且神秘的中国古代思想流派,其产生与兴盛契合了时代的需要。实用性强是它的特点,尤其在管理、军事国防、政治等方面,古今通用;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吸收了儒墨道诸家观点,以“法治”为中心,其“法”“术”“势”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对于当今社会法治与企业管理很有借鉴意义。

第三单元太史公书

由史观“天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列传人生——“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作为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的主旨是推究天道和人事的关系,读《史记》可明了王朝兴盛衰亡演变之大道,领悟太史公独到的见解和人生理想;《史记》所述画面宏廓,意蕴深邃,是上古以降三千年的“信史”。总结治乱,以古籍今,以史为鉴,聆听历史的回响,把握时代的脉搏。

第四单元魏晋玄学

承接先秦遗风——“三玄”的思想

《世说新语》——魏晋名士风度与隐逸思想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学是在汉代儒学的基础上为补儒学之不足而产生的,是由汉代道家思想、黄老之学、汉末魏初的清谈之风演变而来的;魏晋人将《老子》、《庄子》、《周易》并称为“三玄”,玄学的“有无”思辨、“本末”之分、“名教与自然”的争论及《世说新语》的简约传神,含蓄隽永,带来了别样风流的魏晋名士风度。

第五单元宋明新儒学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之宋明篇或宋明新儒学的源流与成就

陆王心学:《传习录》选读——“致良知”与中国人的道德“心”

宋以后的新儒学亦称理学或道学,以阐释义理、兼谈性命为主,以人的自我完善为最重,构成了宋以后中国伦理道德的思想体系;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强调生命的灵明体验,“心即是理”,知行合一,为善去恶以“致良知”;阳明心学是明中叶以后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思潮,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心学更有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现实意义。

第六单元通鉴古今(一)

“三国鼎立”之谁主沉浮

《通鉴》中的用人之道:“知人善任”的领导力

司马光撰《资治通鉴》,以史明智;鉴以用人治人御人之道,以古藉今,对当今企业组织、机构、人事、制度的运行有着智慧地指导作用。胡三省曾说:“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乃如用兵行师,创法立制,而不知迹古人之所以得,鉴古人之所以失,则求胜而败,图利而害,此必然者也。”

第七单元通鉴古今(二)

大唐盛世: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的辉煌

《通鉴》中的治国思想:才与德、德与法的博弈或“帝王学纵横谈”

《通鉴》乃“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故宋神宗赐名《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司马光把德才兼备看作治国贤才的要求和理想,而唐太宗不记前嫌重用人才等大量择官用才的史实同样被客观呈现。权衡德才的先后、轻重,应因时而异、因需而异,万不可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掌握才与德、德与法的博弈,才能“治大国如烹小鲜”。今天“通鉴”古今,反思当代中国的宏观变迁和微观运筹究竟是怎样踩着历史的脚印前行的?历史昭示未来,以史为鉴,进而趋利避害,正是今人研究《资治通鉴》的重中之重。

第八单元西方哲学的源头

两希文明的源头(一)——古希腊文明

两希文明的源头(二)——古希伯来文明

西方哲学的源流之一是以古希腊神话为基础的,且以古希腊哲学为开端,其后历经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主要探索宇宙本原、人与自然、理性、思维与存在、认识等;西方哲学又是与科学、宗教息息相关的,与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相互推动的,认清西方哲学发展脉络,才能更好的认识资本主义精神内核与当代国家的发展。

第九单元基督教思想

一个或多个“基督”——《圣经》的历史

上帝在西方:基督教思想对西方世界的影响

作为西方社会的主要宗教信仰,基督教的演变历史和西方文化、政治、经济等息息相关,支撑着西方世界的精神大厦;《圣经》是基督精神的主要载体,不仅仅是一本宗教读本,更融合了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在西方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基督思想的印记,这份信仰已融入他们的骨血,了解西方必须从《圣经》开始。

查看完整图文详情
2020猎学网广告栏

猜您喜欢

更多>>
申请课程免费试听名额

课程顾问24小时内联系您

你好
抢课程限定优惠名额
×
你好
在线咨询 微信咨询 立即报名
申请1对1课程顾问咨询服务
×
你好

顾问将于24小时内联系您!

确定
猎学网 >学校机构 >深圳市中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课程详情